抗战时期《解放日报》社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在抗战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社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和宣传窗口,是整张报纸核心的新闻要素。它直接代表着党的声音,阐明党的方针政策,报道重大战役,评论各国时政,是党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喉舌。这一时期,社论伴随党报的成长,历经了延安整风运动,并在报纸改版的过程中,进行了评论工作的改进。社论从议题选取、语言文风、论证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很好地发挥出了战时舆论调控的功能。同时,社论的主笔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一起,在勤于写作与精心修改的同时,进行了多层次的写作理论探索。他们一方面总结了过去党报社论的经验,批判性地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报纸社论的优点,对社论的概念、社论的文风、社论撰稿人的素养等进行了初步地探讨。另一方面贯彻执行了列宁的党报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我国党报社论发展的理论框架,为后来党报社论的写作与主笔的遴选,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宝贵经验。抗战时期《解放日报》的社论也存在一些不足,过于强调社论宣传的鼓动性,进行了一些“假大空”的典型宣传,忽视了新闻本身的基本规律,并且在部分社论中,以偏概全地进行评论分析,缺乏调查研究,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但在党正确方针地指引下,这些错误即时地得到了纠正,成为党新闻事业发展中重要的历史教训。而抗战时期《解放日报》适时发表社论引导舆论、灵活改变策略进行宣传大战、善于利用批评性报道进行指导的历史经验,正好可以带动和启发当下党报社论的改革方向。
其他文献
茶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利用茶文化的功能作用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对丰富素质教育内容和弘扬茶文化
对学生的心理及学习心理的研究是目前历史学科教学与历史教育改革的亮点,也是我国历史教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尤其将学生心理特征运用到历史实践教学中并达到提高教学成效的研究
通过反复实验,找出了扑热息痛产生杂斑的原因;在用活性炭脱色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解决了扑热息痛杂斑问题,而且对扑热息痛的整体内在质量有显著提高.
在最近十几年中,各种各样嵌入式设备快速发展,同时Linux操作系统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嵌入式设备的应用包括了手机、便携式电脑、GPS、游戏机等。虽然不同的嵌入式设备对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问题,关涉到人们的吃穿住行等生计以及教育、就业、收入等权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各种民生问题也日益凸显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集团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如何通过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银行贷款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但会扩大放贷银行的信用风险,尤其当市场出现波动时,房地产贷款抵押资产价值缩水,使银行信用危机加剧,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东南亚金
电离与水解知识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化学知识网络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知难点,突破难点,对高中的化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支柱产业的酒店业备受各方关注。然而酒店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员工离职率问题。笔者走访了海南岛各大国际知名酒店,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一
如今的高中校园是由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所“占领”,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90后”。在网络与现实中的“90后”这个词似乎已经和“非主流”、“脑残”、等或所谓中立或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