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控系统的人脸跟踪与人脸识别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脸分析已经成为近年来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之一。它在身份识别、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视频监控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人脸分析的研究中包含的课题很多,比如:检测、跟踪、识别、表情分析、建模、动画等。本课题来源于公安部门对固定场所下的视频监控防盗维稳项目,用来长期监控在同一场所的出入人员,对其进行检测、跟踪、人脸割取,并与人脸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比对。针对此项目,本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介绍了复杂背景下的人脸检测,讨论了几种常见的颜色模型,给出了人脸检测基本流程,重点分析了基于肤色似然概率的人脸检测。2.介绍了人脸跟踪的常用算法,重点分析了Mean Shift人脸跟踪算法的原理和步骤,分析了该算法的优缺点。3.提出一种基于目标实时更新并结合LBP纹理特征的分块Mean Shift算法,通过目标更新提高了目标跟踪的准确性,通过目标分块增强了目标的局部特征,从而提高了算法对类肤色背景的鲁棒性。然后分析了Mean Shift算法目标丢失后无法快速恢复跟踪的缺点,并通过结合帧差法对其进行了改进。4.介绍了几种基于子空间的人脸识别算法,并针对子空间方法对单训练样本特征提取方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扩充的分块2D-LDA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通过泛滑动窗和旋转变换对样本进行扩充,然后对样本进行分块特征提取,增强其局部特征,提高了基于单训练样本的人脸识别准确率。5.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框架和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未来的后3G(B3G)移动通信系统是不同通信技术的融合,实现了人们总能享受最佳通信服务的愿望。然而,要实现不同通信技术的真正融合,必须强调移动性层面上的全面融合。异构网间
随着现代工业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生产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各部件紧密联系,互相耦合。因此当某一部件发生故障时,系统的其他部分也会受到影响,其测量参数也会发生变化,这就使
四旋翼飞行器是能够垂直起降的、多旋翼式遥控自主飞行器,它外型新颖、性能卓越,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四旋翼飞行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性和数学模型不确定性的特点,
电极调节系统是电渣炉的重要环节之一。电渣重熔过程中,由于随着熔化的进行,电极不断缩短而钢锭逐渐上涨,为了保证熔速和电流稳定在设定值需要实时的调节电极高度。同时,由于电极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J2EE(Java2PlatformEnterpriseEdition)平台的广泛采用,基于B/S的多层体系结构逐渐发展成熟起来。ApacheStruts是一个基于J2EE平台、实现了MVC(M
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是实时图像处理、机器人运动学、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以及实时计算等领域的融合,是计算机视觉研究前沿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在总结了目前机器人视觉伺服控
在捷联惯性导航姿态更新算法研究中,Musoff用Jacobian椭圆函数和Richardson外推法评估了Miller优化圆锥算法的性能。他证明了,当载体的角速度是由Jacobian椭圆函数描述的广义
本文针对非线性时延对象,研究其智能控制算法,并通过对一种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自动杂交实验仪进行温度控制来加以验证。深入了解杂交仪操作系统的调度规则,编写普通PID控制
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带有挑战性的技术,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立体深度信息重建应用在许多计算机相关的不同领域。图像噪声、图像内的无纹理区域以及物体遮挡这些问题存在立
间歇过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一种周期性生产,具有非稳态、非线性等特点,因此,在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下,如何适应生产节奏,处理好这一非稳态、非线性过程是间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