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中西,翻译中的自译现象古而有之。国外学者的自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塞缪尔·贝克特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作品中的自译现象。但是,在国内,自译文学这个课题鲜有研究。本文旨在通过介绍自译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让更多的学者了解和关注自译文学这个特殊现象。
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在文学自译,介绍自译的基本概念;阐述自译的分类和自译者的基本素质;以及自译文学对翻译学科的意义;介绍和回顾国内外的自译作家作品和自译研究现状;最后选取了张爱玲的自译作品进行个案研究。
通过对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张爱玲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力图保持其作品中的中国特色。翻译家韦奴蒂一直提倡译者的显性。在自译作品中,自译作家的双重身份赋予他更多的自由。对原文有着最为深刻透彻的了解,会作出最为接近的阐释。然而译者返回主体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到读者的反映。这对矛盾很难平衡,在自译文学中尤为突出。
本文作者希望通过该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对自译文学的地位和译者的任务进行新的思考。当今世界翻译文学中,东西方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就对新时代的译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