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可移动性研究——以工业化住宅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dxm7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德格尔的定居概念在哲学上揭示了人与场地的关系,定居是人存在于大地之上的方式,因而,长期以来建筑都是作为固定工程形态,显示出与场地的特定关联。另一方面,建筑在人类不断迁徙的过程中汇集了不容忽视的可移动特性,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挣脱有限空间羁绊的意识得到了更多物质化的实现。尤其在工业革命后,建筑师带着对新的材料技术、变幻莫测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拥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兴趣,不断地重新诠释可移动性的概念。其中作为重要分支之一的移动住宅,通过与工业化建造体系相结合,满足了市场从大量性制造到大量性定制的需求转变,成为可移动建筑的典型代表。 本文从对可移动建筑的文献整理开始,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可移动建筑的概念和形式特征进行梳理,揭示出建筑的可移动性所产生的背景和根源,并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建筑师加以重点论述,凸显出建筑的可移动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中的现实意义。后文选取工业化住宅这一支线,对该领域的建造体系以及由之产生的标准化和多样化问题展开讨论。
其他文献
我国高层办公建筑已从以自用型为主转为以租售型为主,信息时代办公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使高层办公建筑出现了复合化、巨大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等多种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对高层办公
书院村坐落于济南平阴县洪范池镇驻地东约一公里,被泰山余脉天池山所环抱,因明代东流书院而得名。山水相间的自然地理环境,恰恰与我国风水理念中的理想选址格局向契合;层级清晰
样式雷圆明园图档综合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及建筑图档综合研究”的子项课题,目标在于系统鉴定现存样式雷图档中3000余件有关圆明园的图档。
经济的高速发展促成了城市的快速更新,新城市、新建筑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传统城市空间特征的遗失,使城市的地域性特征渐渐地消失,“千城一面”的现象愈演愈烈。  近年,随着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作为开展群众体育和普及体育活动的载体,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建设历史,而我国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城市滨河空间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为城市的形象塑造及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城市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滨河空间环境破坏、开发无序等问题。现阶段对城市滨河空
不确定性是城市规划和开发中所面临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城市规划就是要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做出合理恰当的预先安排。当前我国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体现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址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目前,全世界都在探索遗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传统村落的原始结构。在面对村落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多社会化的困难。冀南地区传统村落也受到了不同
现代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教育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工业社会模式发生变化的同时,教育背景也发生了变化。应试教育朝着素质教育迈进是一种必然趋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