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物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aoyaoya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材料微裂纹的存在对材料的安全使用影响巨大,因此本文致力于解决材料内部微裂纹的修复。本论文采用微胶囊技术将微胶囊和潜伏性固化剂埋植在基体材料中,当基体材料产生微裂纹时微胶囊破裂和固化剂交联固化粘合裂纹达到材料的自修复效果。本文采用的是二元自修复体系,由E-51环氧树脂微胶囊和邻苯二甲酸酐作为潜伏性固化剂组成。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合成形貌规则、粒径均一的环氧树脂微胶囊。采用原位聚合制备了以尿素-三聚氰胺-甲醛共聚物为壁材包覆E-51环氧树脂芯材的微胶囊。考察了合成微胶囊的各工艺参数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优化合成工艺,得出最优的方案:在制备MUF预聚体时,确定尿素、三聚氰胺、甲醛的摩尔比为5:1:13,芯壁比为1.2:1时,采用质量分数为芯材的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乳化剂,拌速率控制在600r/min时,体系最终酸化pH控制在4.2,酸化时间控制在2.5h制备的微胶囊形貌规则呈球形、致密性佳、粒径较为均匀。考察了不同的搅拌速率对微胶囊粒径、性能的影响,实验得出制备的微胶囊粒径中位径为22.48um,合成了实验所需的微胶囊的粒径,且制备的微胶囊粘连很少,粒径均一。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分析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和大小,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胶囊的形成过程和表面形貌,利用热重分析了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微胶囊表面致密,粒径均一,强度适中,较少粘连,热稳定性和耐水煮性好。在分析了环氧树脂和酸酐类固化及固化机理的基础上,将不同质量分数的微胶囊和潜伏性固化剂植入环氧树脂基体材料中,测试出自修复效率。实验得出:微胶囊的植入使基体材料的冲击强度下降,而当潜伏性固化剂少量(≤2%)加入时可以增强体系的冲击强度,继续增加则体系冲击强度下降,当微胶囊和固化剂的含量分别为微胶囊质量分数的4%和1%时,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最大15.63KJ/m2。基体材料的自修复效率随着微胶囊和固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扫描电镜看出修复后的试样断面上出现了聚合物颗粒,说明微胶囊破裂后发生交联固化生成聚合物,验证了复合材料具有自修复功能。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纳米技术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关于纳米光催化技术的材料与应用的技术研究程度上,科研人员都在不断的一直努力做出新的突破。纳米
原油中的氯对炼油生产装置带来危害,特别是由于有机氯在加工过程中分解,即使在原油电脱盐良好的情况下,仍然会在后续加工装置中引起比较严重的氯化物腐蚀、结盐等问题。介绍
对海水凝汽器传热管材料与防护各方面问题作了评述,回顾了材质的变迁历程,重点对铜合金管与钛管的腐蚀或损伤,从可靠性与经济性方面作了比较分析.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国内五大报纸报中有关"富二代"的报道进行定量分析,就媒体对富二代的关注点和对其态度进行考察;同时,对不同类型媒介是否呈现出不同的"富二代"群体
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相对X线片及尿路造影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辐射剂量过大是限制CTU应用的主要矛盾,国内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时使用碘对比剂的急性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并对过敏反应在患者性别、年龄和危险因素分布的差异作出初步分析。方法:本组共入
采用 t 检验统计方法,量化研究 Nature 杂志2006年、1985年两个年份论文中主动句与被动句、简单句与复合句两大语言特征上存在的数量比例,旨在为科技语言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统
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S.aureus)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用肥皂洗手是防止疾病传播最重要和有效的方法。本项目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对
<正>病例资料男,35岁,身高151cm,体检胸片发现胸廓呈圆锥形,双侧锁骨中外段部分缺如,肩胛骨关节盂浅小,胸段脊柱轻度侧弯(图1);加照头颅、骨盆及双侧上、下肢X片示颅顶横径增
<正>巴洛克时期是世界音乐发展历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双簧管音乐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极大的突破。本文主要分析巴洛克时期双簧管音乐独特的风格特征,从而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