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与中国小城镇规划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QHP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是指位于城市内部及周边地带,依靠城市的资金、人才、科技等资源,为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现代农业。它是城市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高度开放性等特征;它可以补偿我们城市化进程中失去的农业,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城乡融合的田园生活到今天二元对立的城乡格局,与其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大中城市中搞农业,不如寻找一个农业和城市结合的最好模式;小城镇是大中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先天优势。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大城市与小城镇相比,土地需求压力更大,地价也更昂贵。与其在建设好的大城市中,见缝插针的搞农业;不如放眼于大量城市化发展初期的小城镇,它们具有发展都市农业更大的空间和潜能。因此,把都市农业根植于小城镇的规划发展中,集约合理的利用土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都市农业的总体概述。(1)针对全球的人口增长、耕地匮乏、粮食问题等,提出了都市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它可以提供安全、清洁和多样性的食品;可以清除城市垃圾,回收利用厨房和城市废弃物,使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无害化;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减少“食物里程”(Food Mile),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交通污染;可以通过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等新型产业,增加额外收入;可以通过女性的积极参与,促进男女平等。并且指出了都市农业的研究具有经济意义、社会文化意义、生态环境意义以及学科意义。(2)通过大量国外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按照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社会学和农业(食品)学、城市学和生态学、建筑学和景观规划几个学科进行划分后,归纳总结了都市农业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列举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内而言,目前对都市农业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都市农业产生的背景、概念、内涵与特征、功能作用、产业形态、发展模式、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实证分析等方面。88%以上的论文是从农业经济的角度来讨论的;涉及到建筑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论文还不足1%,具体有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10篇以及期刊论文27篇,几乎都是近三年的研究成果。(3)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学者专家对都市农业和小城镇概念的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本文的都市农业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的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既包括镶嵌在都市内的插花型农业,也包括城市周边地带的近郊农业。这里的小城镇是泛指各种规模不大,具有城市性质和城乡特点的区域;主要包括小城市、卫星城、大中城市郊区的市镇、工矿区的市镇、县城建制镇和集镇几种类型。(4)提出了我国都市农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忽略了在小城镇都市农业的发展研究;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缺乏在实践中的指导方针。(5)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分别是首次将都市农业发展纳入到小城镇规划中去研究;建立了小城镇都市农业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了小城镇都市农业优化配置模式;提出了小城镇都市农业规划条例编制的几点具体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都市农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关于都市农业规划实践中仍在使用的理论——杜能的圈层理论。目前在大城市的周边,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边的都市农业的发展中仍可以看到杜能圈的痕迹。近几年,伴随着国际上对都市农业研究的日益高涨,出现了食物城市主义、连贯式生产性景观理论(CPULs)、食物敏感型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FSPUD)的有关都市农业的最新理论。其次,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几个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几个大城市的都市农业实践,归纳出都市农业的几种发展模式。分别是农业圈层模式、农业区域模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农业旅游模式。再次,总结了都市农业具有空间布局多样化、功能多样化、高度产业化市场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最后,根据各地区的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按照都市农业的存在方式和布局形式,总结出都市农业的发展类型。整合城市用地可以分为社区庭院、城市公园、附属苗圃、市民农园、家庭农场;整合建筑空间可以分为屋顶种植、建筑内种植、地下空间种植、建筑表皮种植、垂直农场。第三部分是关于都市农业在小城镇的发展分析。首先,介绍了都市农业在小城镇发展还处于起步萌芽期,各地区的小城镇发展还极不平衡,目前仍处于无序无规划发展现状。分析了都市农业在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并且可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其次,详细介绍了SWOT分析法的概念、分析过程以及在都市农业规划中的应用和意义。再次,利用SWOT分析对小城镇都市农业发展中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威胁因素做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优势因素是指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拥有大量低廉的土地资源和农业耕作技术的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成本低效益高,拥有一定的科技基础和先天的产业优势。劣势因素是指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务农人员收入偏低,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交通设施配套不完善,运输能力有限,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机会因素是指土地利用潜力大,农业旅游发展空间大,农产品加工空间大,政策利好。威胁因素是指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农业投入资金不足,土地资源减少,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指导。最后,针对SWOT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小城镇都市农业的发展建议。应该加强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土地的综合利用;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农业旅游产业;重视都市农业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制定法规政策,加强规划管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都市农业。第四部分是关于小城镇都市农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首先,明确了小城镇都市农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因;依据了整体性与层次性,全面性与代表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可比性与同一性的构建原则;采用了专家调查法、替代成本法、层次分析法的构建方法。其次,在分析总结大量其他学科对都市农业评价体系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根据都市农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建立了包括土地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四大类的都市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60个初选指标中筛选出27个重要指标来分析小城镇都市农业的发展水平。再次,在城镇用地布局上,按照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建立了都市农业优化配置模式,合理安排都市农业的发展区域,来指导城市规划者的规划方案。最后,以荷兰代尔夫特为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个都市农业分配布局方案,为我国小城镇的都市农业规划和决策提供了一个讨论平台。第五部分是关于北京周边三个小城镇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和比较分析。首先,对北京周边三个小城镇的基本概况和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做了简单介绍和比较分析。其次,利用SWOT分析总结了三个小城镇都市农业发展所共有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威胁因素。优势因素是指具有较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有着天然的资源集聚优势;拥有丰富良好的自然人文优势;拥有先天的产业发展优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劣势因素是指从业人员素质低,老龄化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市场影响力小;产业化水平较低;旅游接待能力落后。机会因素是指潜在客户市场大;土地资源潜力大;农产品加工空间大;道路与交通完善;政府支持。威胁因素是指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产品区位特色不明显。再次,明确了北京周边这三个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分别是为京津冀经济圈提供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地域空间和旅游休闲观光的新选择;调整镇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的生产结构,更新农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增加居民的收益;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镇域自然与文化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增加居民就业机会;促进小城镇社会的和谐发展。遵循了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土地、城乡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总结了三个小城镇现有的都市农业的发展类型。最后,针对现存的问题和SWOT分析结果,提出了北京周边三个小城镇都市农业的总体发展策略,打造当地特色,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员素质,多种经营方式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是关于小城镇都市农业规划编制建议的研究。首先,提出小城镇都市农业规划编制的原因、依据、原则和步骤。其次,明确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分别是明确小城镇都市农业规划模式;将都市农业用地纳入城镇用地建设用地分类中;制定了几个技术指标;制定了都市农业规划的奖罚细则。再次,建立了多元的规划机制,强调了规划师、公众、私营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参与。最后,提出了小城镇都市农业规划发展方向。需要因地制宜进行都市农业规模调整,结合永续农业/景观农业发展都市农业。需要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需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生态能源。需要加强交通体系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利用节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水质提升系统以及温室生态卫生系统等的技术处理系统。需要通过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加强群众参与,自主管理机制,协调农村与城镇发展,来改善社会整体环境。小城镇都市农业规划应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尊重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文化脉络。第七部分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总结和未来工作的展望。尽管中外学者对于都市农业的研究热度正在上升,但是该领域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尤其在我国的规划建筑领域内的研究,仅仅开展了三年多的时间,同时缺乏系统的实践和政策的指导。由于客观的环境条件以及自身的能力所限,笔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都存在着欠缺。在研究的广度方面,由于都市农业的内涵包含了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空间、技术等各方面的内容,笔者单纯以城市规划、建筑学科的背景研究显然不能够对其进行完整的覆盖,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小城镇都市农业的SWOT分析和评价体系之上;在将农业纳入城市规划体系的研究中,仅对控规层面展开讨论,尚没有提出覆盖完整规划体系的系统策略。在认识的深度方面,由于大量的实践还处于农业与城市建筑空间整合的浅表阶段或者还处于规划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尚缺乏定量研究,对于农业在城市各个空间尺度中的效益缺乏量化评估,对控规中的都市农业指标体系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探讨。在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中,需要针对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在研究的广度方面,进一步探索农业在城市规划中合法化的途径,将农业完整地纳入到城市规划的体系中,探索系统的都市农业规划、城市食物规划的可能;将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扩展到发展地区、不发达地区的小城镇,视野拓展到乡村,以农业的视角审视城乡关系,在宏观的层面考察“城市——农业——乡村”的关系。在研究的深度方面,进一步的对小城镇进行分类去分别研究不同类型小城镇的都市农业发展情况;在实践中,通过大量进一步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来进行量化研究,尤其是要对控规中与都市农业相关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来进一步检验都市农业综合评价体系的优劣。尽管都市农业的实践,在中国的城市才刚刚开始,农业活动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星星之火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但这种自发性的、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式的城市建设和参与模式显然是可贵的,是值得鼓励和引导的。随着我国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小城镇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也将成为实现城镇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谋略而被寄予厚望。作为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强调以农业资源及生态环境为依托,统筹三大产业,经济、高效地配置土地资源,强化城乡地域关联。随着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小城镇的都市农业发展必将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给小城镇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力。
其他文献
在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图书市场正处于发展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如何突破同质化的现实束缚,谋求创新性发展,是新时期图书市场"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大计。本文分析了图书同
针对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交通特性,以该地区普遍采用的AC型沥青混合料为对象,通过分析车辙影响因素,充分考虑路面温度、交通轴次、结构层剪应力等综合作用,借助室内车辙
中国和韩国都是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自"周公制礼乐"始,人们的生活开始迈向文明。从古代筵席中的礼制中便可看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座次的安排到坐法
佛教到隋唐时期其发展进入一个高峰期,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达到新阶段,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论述隋唐佛教兴盛的原因,主要分析了佛教在隋唐时期兴盛的
根据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和隧道内特殊的使用环境 ,提出了其技术要求。研究了适合隧道铺装的沥青阻燃改性技术 ,并进而研究了其阻燃机理。首次将高分子阻燃技术应用于沥青改性
为客观准确地对城市公交线路的运营状况进行评价,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应用于该评价当中,旨在将原本结构复杂且变量较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档案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电子商务档案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工作效率上
本文从东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背景与过程着眼,重点对土地改革前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同时兼顾土地改革开展过程,以期对东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做一简洁梳理。
基层党校教务档案自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而在新形势下,由于对于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更多,因而,如何加强基层党校教务档案管理问题成为了当下党校领域研
近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大面积发展了虾稻共作适水农业,该种养模式改变了田块结构及用水模式,其灌溉定额计算有别于普通农作物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目前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