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和分析重庆市2009-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免疫接种史,并对合川区样本人群的免疫水平进行监测,了解防控过程中的有效措施及不足,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重庆市2009-2016年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和免疫接种史进行分析。抗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采用Mirosoft Excel 2013建立麻疹病例数据库,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重庆市在2009-2016年6月报告麻疹确诊病例共计18059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104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7017例。共计报告2例麻疹死亡病例。麻疹年均发病率为7.24/10万。其中最高报告发病率的年份为2015年(17.91/10万),最低年份是2010年(8.93/10万)。麻疹发病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高峰多集中在4-6月份。各区县报告发病率差别较大,2009-2016年累计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城口县(22.4/10万),最低的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10万)。累计报告麻疹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4:1,不同年份性别比在1.19:1-1.46:1之间波动,每年均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2009-2016年重庆市麻疹报告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年龄组,占总病例的81.7%,其中5岁以下病例占64.8%。5岁以下病例所占的比例在2009-2012年呈逐渐下降趋势,在2013年突然上升,以后几年与之持平。1岁以下年龄组所占比例上升趋势明显。1岁以下年龄组的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累计报告发病率为187.72/10万,其中以2015年1岁以下报告发病率最高,达到529.12/10万。职业分析结果提示,麻疹发病的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学生以及幼托儿童,累计所占比例88.32%左右。2009-2016年麻疹确诊病例免疫史情况分布结果提示,麻疹病例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无免疫史、免疫史空白及免疫史不详的人群。适龄儿童病例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免疫史不详和免疫史空白病例所占的比例随年份累计有明显下降趋势,提示麻疹监测系统监测质量有所提升。对重庆市2009-2016年麻疹病例第一份血标本采集率分析显示,累计采集7759例血标本,采集率为43.0%,病例标本采集率随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采集率最高的为2015年(85%)已达麻疹监测方案要求。2012年重庆市合川区开展的1-16岁360名常住人口麻疹免疫水平调查,结果显示,360名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7.78%,低于95%的保护水平。结论:重庆市麻疹消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距离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应关注适龄儿童24月龄内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和十月龄内首针及时接种、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必要时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开展麻疹疫情时的应急免疫工作、控制院内感染、每年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健康教育、成人开展疫苗接种、开展人群免疫状况评价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来控制乃至最终消除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