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60GJ钢中厚板及厚板焊接箱形截面残余应力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和建筑理念的转变,高强度钢材逐渐在大跨及高层结构得到应用。相对于普通低合金高强钢,国产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GJ钢)以其更加优良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在厚板方面)而被应用于国内重大建设项目的关键部位。Q345GJ的部分设计指标已被《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X)[1]列入,但是针对高强度GJ钢力学性能、残余应力及整体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受压构件的稳定承载力与整体稳定系数φ有关,并且此系数会受到材料力学性能、残余应力、几何缺陷及端部约束情况的影响。几何缺陷与端部约束情况基本不因材料而改变,但是由于生产和加工工艺不同,高强度GJ钢与普通高强钢的残余应力分布则会表现出一定差异,因此需对此展开研究。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578089),通过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对Q460GJ钢中厚板及厚板焊接箱形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进行了Q460GJ钢材性试验。通过拉伸试验测得了不同厚度Q460GJ钢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及伸长率等力学指标,为后续残余应力及整体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性参数。(2)进行了Q460GJ钢焊接箱形截面残余应力试验。采用切条法对两种厚度(12mm中厚板及25mm厚板)的焊接箱形截面残余应力进行测量,得到了截面残余应力分布;对传统切条法提出改进并提出了新的修正方法,将不同修正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3)提出了Q460GJ钢焊接箱形截面残余应力分布模型。基于试验测得的残余应力分布,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理论成果,针对不同厚度的焊接箱形截面提出了两种残余应力分布模型,并给出了建议公式,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首次对Q460GJ钢焊接箱形截面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2)改进了切条法测量较小尺寸厚板焊接箱形截面残余应力的试验方法(3)提出了切条法测量残余应力新的修正方法——夹直修正法。
其他文献
说来,我和大作家浩然先生相识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但那情那景至今历历在目。  那时的元宝山区是赤峰市新建的一个县级区,我属于这个新建区教育局里的新人。新区新人多,喜欢文学创作的人也多,区委区政府便决定成立元宝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邀请著名作家浩然先生来为我们首届文学创作讲习班讲第一堂课。消息不胫而走,元宝山区立刻沸腾了。1985年7月22日,浩然先生真的来了。他五十多岁,中等身材,穿着一身农民的服
期刊
原先北京城里有五个定期庙会集市。内城仨:隆福寺,逢一、二、九、十;护国寺,逢七、八;白塔寺,逢五、六。外城俩:土地庙,逢三;花儿市,逢四。按旧历每天都有庙会,每天都能赶集。摊贩生意,占卜算卦,把式卖艺,这些人都随着转。  北京有多处土地庙,这座庙地位最高,最出名,是“都土地庙”。庙会时交易的面儿很大。广安门内大街从广义街(王子坟)往东,到下斜街南口东,小二里地便道摆满摊子。进下斜街往北到长椿寺门前
期刊
提出一种BP网络的鲁棒算法,该算法克服了BP网络收敛速度慢,不具有抗强干扰的缺点,并用于动态系统辩识,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A robust BP network algorithm is propose
秸秆泥坯生态复合墙结构是一种生态、节能、减震型村镇住宅结构新型式。它是课题组研究的密肋壁板结构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其继承了原有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又具有生土材料因地
晨始,秋雨绵绵。细细的雨丝盘织下来,弯弯绕绕,一圈一圈,山是米白的一片。在湘江源野狗岭,我一个人坐在大巴车里,有些萎靡。山涧流淌声混合了雨声,浸透了内心。返城的路上,我昏昏欲睡——南方的山岭,我熟悉,山道缠绕,灌木遍野,秋花零落。车到了蓝山县城,又往东,开阔的盆地圆扇一般徐徐打开。稀寥的毛毛雨,给秋野涂了一层露珠白。东二十里,车往岭上蜗行,我有些错愕:岭叠岭,坳转坳,圆形的山梁堆着山梁,像一堆出笼
期刊
雨停了,太阳在澄净的蓝天中隐遁了行迹。雾气从山峦的豁口之处涌起,一团又一团,轻盈得如鸟的翅膀,在乡村的上空飘来荡去。它们时而飞下云端,像一条白练缠在山腰;时而又浮在低空,像花瓣挂在树梢,将村庄幻化成一个人间仙境。一树树的翠绿,每一片叶上,都滴着亮闪闪的水珠,像哪个孩子忘记收回去的明亮眼神。白墙黛瓦的村庄在绿树的掩映下,隐约露出线与面的轮廓,寂静而又生动。  这里是重石李家。像中国大多数的乡村一样,
期刊
砖砌体结构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结构形式,历史源远流长,而空斗墙是其结构形式之一,自明代以来已大量用来建造民房。目前在我国广大村镇地区仍存在大量的空斗墙房屋,但我们对空斗
那些山水  都说少年心事多。  大概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开始对山水有些感慨,有那么一点少年忧郁。我查看自己当年的一些照片,忧郁的神情几乎贯穿了整个青少年时代,眉头锁着,哪怕就是微笑都像塑料花一样虚假。这显然是一条分界线。在之前,在田野、学校、村庄里奔跑与嬉戏,像个疯孩子似的,从来不去仔细看山看水。按照现在的说法,不走心。这得原谅我们这些江南乡村的孩子们,从一出生开始,就看到了山,看到了溪流,我们的
期刊
感谢过年  春节是村庄最热闹的时节,外出谋食的人们赶回来了。村前、路上,到处是晃动的人,大声互喊着发财,洗邋遢贴春联,有人打爆竹,有人放烟花,小孩子钻来跳去,冷不丁扔出一个砸地炮,砰,大人装着吓到了,他们笑得很开心。街上更是挤得水泄不通,人们都要去采买年货。夜晚也不冷清,至少,老屋新房有灯光溢出来,站在高处,会以为乡村大地,是星星落下人间盛开成花朵。  父亲说,要是天天过年,那才好。母亲说,想得美
期刊
1  九十年代,我师大毕业后,在市里一个刚成立的初级中学做班主任。  学校靠近码头,学生以船员子女为主。那时手机没有普及,家访是跟家长沟通的主要途径。初中属于义务教育,若有学生辍学,会连累学校和班级考核成绩。遇到厌学或借故想辍学的学生,学校会要求班主任反复家访。  有个姓钟的女孩,口音很好听。我们方言里阳平少去声多,语速快,语气重,她说话轻声轻气,标准的普通话。但她平时总是邋邋遢遢的,梳着两条毛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