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与核技术开发利用相伴而生的核安全风险,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隐患。东北亚作为大国利益交汇和战略竞争的焦点,域外核大国长期延伸威慑,域内既有单国无核区,又充斥着合法拥核国、实际拥核国、核门槛国或者依赖核威慑的国家;上百座核电站处于运行、在建或临时关闭状态,潜在核安全威胁众多。从区域公共产品视角看,东北亚核安全供给缺位表现为区域核安全战略缺少共识;供给失衡表现为东北亚域内国家和域外美国都将目光集中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核技术开发利用相伴而生的核安全风险,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隐患。东北亚作为大国利益交汇和战略竞争的焦点,域外核大国长期延伸威慑,域内既有单国无核区,又充斥着合法拥核国、实际拥核国、核门槛国或者依赖核威慑的国家;上百座核电站处于运行、在建或临时关闭状态,潜在核安全威胁众多。从区域公共产品视角看,东北亚核安全供给缺位表现为区域核安全战略缺少共识;供给失衡表现为东北亚域内国家和域外美国都将目光集中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目标上,对区域核能民用合作关注度较低,域内去核、减核、持核、增核等核能利用政策并存;供给失效表现为六方会谈机制名存实亡,美日、美韩同盟机制负外部效应凸显,域内核能安全合作机制存在较大改进空间,9·11事件后域内防核恐怖协作未有实质性突破。国际组织力不从心,域外美国强势干预,域内各国缺乏协调是区域核安全供给缺失的主要原因。借鉴欧安组织、东盟和上合在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改进东北亚核安全供给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从夯实经济基础、挖掘文化基因和增进区域核安全共识三个方面凝聚区域核安全共同体意识;完善区域核电安全协调机制,健全区域核安保机制以及优化区域核不扩散监督机制;在广泛融合双边、多边合作的基础上打造东北亚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促进域内核能和平利用与东北亚和平稳定。
其他文献
背景: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聚集性发病、广泛性分布的特征。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是隐球菌病的易感人群,如AIDS患者及器官移植患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免疫缺陷感染者的出现使得隐球菌感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型隐球菌作为一种酵母—菌丝双态性真菌,其形态转化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隐球菌的毒力。酵母形态是隐球菌高毒力
《岳阳楼记》作为古文,社会现场、创作者和参与人关系是复杂的,无法明确指出在哪、是谁和做什么。本文研究《岳阳楼记》,从“介入性”事件的角度出发,以《岳阳楼记》的社会现场为研究对象,进行文本介入社会现场的案例研究。《岳阳楼记》社会现场的范围包括文本的原始语境和90年代岳阳楼大修两个重要现场,笔者称其为隐形的剧场,是行文中行动者再创作和观者参与并进行批评传播的前提;同时针对《岳阳楼记》文本中涉及的文化场
细胞黏附的程度和强度及随后的细胞增殖和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材料界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构建具有细胞选择性黏附的界面功能化通常是通过化学偶联多肽或抗体等蛋白质等方法实现。其材料的制备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繁复,灵活性不强。水凝胶因其在生物医学材料、化妆品和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本研究基于丝素水凝胶材料,通过多巴胺共价修饰方法构建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丝素水凝胶材料界面,实现具有细胞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