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切斯特曼翻译规范(Translation Norms)为指导理论,以《白骨花环——印度流浪儿童研究报告》(A Garland of Bones:Child Runaways in India)为翻译案例,分析了本次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遵循的翻译规范及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由于本翻译材料属于纪实性报告作品,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因此在翻译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使译文既能忠实地传达信息,又能保持源文本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切斯特曼翻译规范(Translation Norms)为指导理论,以《白骨花环——印度流浪儿童研究报告》(A Garland of Bones:Child Runaways in India)为翻译案例,分析了本次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遵循的翻译规范及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由于本翻译材料属于纪实性报告作品,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因此在翻译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使译文既能忠实地传达信息,又能保持源文本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基调。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认为,一个文本只有遵从了当下的翻译规范,才能被委托人或目标语读者认定为合格的“翻译”。遵循规范的翻译则被视为正统,而违反规范的翻译则被视为错误,或根本不能被视作是“翻译”。尽管具体的规范应根据原文的特点和对译文的期望而定,但所有的翻译仍要遵循特定的规范。本文将《白骨花环》的汉译过程置于切斯特曼提出的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三种专业规范的框架下进行深入分析,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翻译实例进行考察。通过分析,译者发现译文要符合各项翻译规范的要求,就必须经过各种转换和变化,如词性转换、语言单位转换、译者可见性变化等。本文认为,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能在翻译过程中为译者提供特定的翻译思路和技巧,从而使译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德国哲学家康德1781年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先验的时空观,把时空看作是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在将近一百年后,特兰德伦堡针对康德的先验时空观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康德忽略了一种可能性,即时空既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又是物自体的客观属性。国内学界习惯将之称为“特兰德伦堡漏洞”。特兰德伦堡的质疑一经提出,便立刻受到了当时康德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争相参与到对“漏洞”问题的争论中。但因康德哲学自身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正在从近代向现代急速过渡,直到迎来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从而使偶然性越来越成为科学哲学的前沿问题。除此之外,处于上世纪之交的彭加勒不仅是狭义相对论的先驱与量子力学的倡导者,也是发现混沌现象的第一人。与此同时,其科学哲学著作在科学哲学史上也备受赞誉。因此本文首先从以偶然性为中心范畴的科学本体论与以不确定性为中心问题的科学认识论这两个方面,论述偶然性与近现代物理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郭正域(1554-1612),字美命,號明龍,湖廣江夏人。明代文學家、政治家。萬曆十一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先後任官右中允、左諭德、右庶子、南京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等。萬曆三十一年,辭官歸家。明萬曆中後期,“礦稅”、黨爭、宗藩等政治社會問題不斷。郭正域既是宗人與藩王之爭的宗藩案件——“楚宗案”的主要受理人,又是朝臣之間互相傾軋案件——“妖書案”的受害者。因此,學界研究明代宗藩問題、明代中後期黨爭
笔者自1979年以来运用皮肤针、药物贴敷和艾灸相结合方法诊治肩周炎76例,初步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简介如下,敬请指正。临床资料:76例中,男性55例,女性21例。年龄42~65岁。病程1~3年。有肩部疼痛与肩关节功能障碍。经针灸与封闭无效者。治疗方法:患处皮肤常规消毒,先用皮内
痴迷于昆曲之美的白先勇,其自身的文学写作受到昆曲滋养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长期专注于昆曲的研究与推广。论文聚焦昆曲与白先勇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认为白先勇对昆曲文化的痴迷与他的文学创作是相互影响的,昆曲影响了他的审美追求和文学理想。论文主要内容共三章,分别从昆曲与白先勇的文学情缘、文学写作和文学理想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章主要讨论白先勇复杂曲折的成长经历和中西交融的文化背景对他昆曲文化体验的影响。第二
建筑业发展缓慢效率低下不仅造成了项目工期延误和成本不易控制,还严重影响了建设项目的质量与水平。究其原因,在传统项目交付模式下,项目各参与方只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在此背景下,IPD模式作为一种有效改善参与方之间合作关系、最大程度提高施工效率的新型项目交付模式,已成为近年来工程应用的热点。然而,目前IPD模式在我国并没有得到较好地推广与应用,其原因主要在于尚未形成适合国内情况的信任相
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传入中国后,逐渐开辟出了一条有着独特民族审美的创作道路,而中国早期电影的表演艺术在这样的美学建构中,也随之不断演进。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早期电影在前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从注重民族传统形式向现实主义叙事形式转型,因而电影表演艺术也从“影戏式”向现实主义纪实性表演靠拢。继而在声音艺术介入到中国早期电影的创作之后,左翼电影文化运动将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创作推向了高潮,同时也直接
在相关的传世文献中,似乎有西汉多金而东汉少金的信息,以致不少研究者认为东汉时期黄金“骤减”。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以两汉赐金量的差距为依据笼统考察,但黄金数量变化属于动态问题,从开采到使用的过程都会引起数量变化。为了辨明这个争议,该文以黄金数量为研究对象,以开采量和使用量为线索,将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结合,对先秦两汉黄金的数量变化进行多角度探究。开采量方面从产金地切入,汉以前的产金地包括川滇、楚地
20世纪70年代,西方纪录电影开始重新对待“虚构”这一表现手法,称之为西方新纪录电影。21世纪初,中国电影研究者开始了对西方新纪录电影的关注,进行了相关的译介与思考,在此之前中国大众文化兴起并引发了纪录片变革之路。本文以核心文献为基础,尝试重新勾勒西方新纪录电影的提出原因、演化过程及其中之学术论争,回答“西方新纪录电影是什么”;探讨“西方新纪录电影”这一理念进入中国的过程,研究新纪录运动时期的底层
翻译补偿是弥补翻译损失的有效手段。中西方学者都对翻译补偿进行研究并提出卓有成效的补偿策略,其中翻译理论家赫维与希金斯将补偿划分为四类,即类比补偿、换位补偿、融合补偿、分解补偿。本次汉译实践文本节选自蒂米缇斯·阿西马库拉斯著作《漫画书中的幽默重写》。选材属于信息型文本,文中被动语态、复杂句频繁出现,使原文句式较为灵活。通过对文本类型和相关知识背景的研究,译者为了弥补在翻译过程中信息、意义、语用功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