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腓肠肌瓣移植促进断裂跟腱愈合的试验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腱虽然是全身最粗的肌腱,但是也很容易受伤。据Ballas统计,跟腱断裂在全身肌腱损伤中占第2位。而近年来,跟腱断裂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报道统计90年代以来跟腱断裂的发病率上升了4倍。另外的报道则统计70年代到80年代跟腱断裂发病率提高了25%以上。这就引起许多医生的注意,进一步对跟腱的研究发现基本的断裂部位在跟腱的中段,约占90%以上。同时对跟腱的解剖的研究发现,跟腱的主要血供来自3个方面,上段来自腓肠肌,下段来自跟骨,而中段主要来自腱周膜,在跟腱的跟骨止点以上2—6cm区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血区域,而这一区域正好就是跟腱断裂的好发区域。而对跟腱的病理生理的研究发现,跟腱退行性改变存在于多数断裂的跟腱中,而这也和跟腱缺血的状态有关。也就是说,跟腱在反复的运动中发生的微创伤,而由于损伤部位的缺血使得恢复变得更慢,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疾病的发生,使得血供进一步破坏,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再生的能力无法跟上反复创伤的破坏,从而导致跟腱强度的下降,这样的情况反复发生最后导致跟腱断裂的发生。 对跟腱的治疗是从1888年的法国医生Polaillon开始的,而Bunnell和Kessler的肌腱缝合方法成为跟腱断裂治疗的常规,另一些学者则提出了一些增强跟腱的方法入跖肌腱扇型修补,腓肠肌腱膜瓣翻转加强修复法等,但是仍有一些学者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原因在于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较多,其中最严重的是再断裂和深部感染。近来,更多治疗跟腱断裂的被医生尝试,但再断裂率没有明显的下降。1996年,Benazzo报道了用逆行腓肠肌瓣移植治疗运动员慢性跟腱炎并用实验证实移植的肌瓣能够长期存活在跟腱中。本次实验就是受此启发,通过实验观察逆行移植的肌瓣在跟腱中的情况,希望它能为肌腱提供额外的血供,促进断裂跟腱的愈合。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则可以将之用于临床,为跟腱断裂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了。 实验部分: 手术方法:均采用跟腱内侧纵切口,切开腱周膜后,用Barfred法制作跟腱断裂模型,实验组对断端采用Krachow跟腱缝合法,同时切开腓肠肌肌膜,切取约3×O.5×0.5cm的逆行肌肉瓣,向下逆转180度将之置于跟腱断端并嵌于断端固定。而对照组仅采用Krachow法端端缝合。 实验一: 用15只新西兰大白兔,共30根跟腱,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根。正常组不作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上述方法。术后石膏固定3周,3个月后处死白兔,取下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 大体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跟腱均获得愈合。实验组跟腱愈合处可见移植肌瓣存活并附着与跟腱上形成粘连。实验组跟腱色泽较光亮且较为粗大,对照组跟腱色泽灰白,较细。观察实验组愈合后的跟腱情况,可见存活的肌瓣附着于跟腱旁。实验组和对照组跟腱均获得愈合,对三组跟腱的抗拉力比较,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之间有显著差异,而正常组和实验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跟腱的力学特性的对比,可以认为通过逆行肌瓣移植后愈合的跟腱强度明显优于普通缝合愈合的跟腱而接近正常跟腱的强度,而普通缝合方法修复跟腱后愈合的强度则明显低于正常跟腱。 实验二: 用10只新西兰大白兔,20根跟腱,分为两组,手术方法同上,3个月后处死白兔,在断端取微型标本送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结果: 对于跟腱断裂吻合口的组织切取进行透射电镜扫描可以得到下述发现:1。比较实验组即进行肌瓣逆行移植的兔跟腱和对照组即行没有肌瓣移植的兔跟腱的愈合部位的腱细胞可以看到前者的细胞数量明显对于后者,腱细胞的排列以及和胶原的结合较为紧密。2。继续对腱细胞放大可以进一步对比细胞内的情况。可以发现的是实验组的腱细胞细胞核染色较浅,细胞核占整个细胞的比例低,核内容物较少,而细胞浆内容物多,细胞器丰富,可见大量的内质网,还可见部分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排列紧凑,返摺频繁。而对对照组腱细胞的观察则发现细胞核比例大,核深染,胞浆比例低,细胞器不活跃,内质网含量少,返摺和层次少。3。同时比较组织内含量最多的胶原,可见实验组胶原排列紧密,方向性强,密度高,而对照组内的胶原排列疏松,参差不齐,密度低。4。在实验组的组织中,还可以看见较多量的毛细血管,而对照组的组织中很少见到。5。腱细胞和胶原的关系。在实验组的切片中可以看到腱细胞周围胶原紧密而对照组的胶原往往与腱细胞呈分离状态。6。可以在部分标本中看到依然存活的肌肉组织。 实验三: 15只新西兰大白兔,共30根肌腱,随机分为两组,手术方法同上,3个月后处死白兔,进行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镜下情况,并对微血管计数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HE染色观察:本组标本为便于观察断端愈合的情况和肌组织和吻合口结合的情况,均采用的是与长轴平行的切面。在实验组的HE染色切片上可以看到存活的肌肉组织,与结缔组织相结合,如图1所示,其左上段为肌肉组织,右下部分为疤痕结缔组织。但是也有部分肌肉组织呈液化坏死。在肌组织周围的结缔组织内有较多的新生血管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在新生血管周围有比较密集的成纤维细胞或腱细胞存在,在细胞周围是大量的浅红色胶原组织。在高倍镜下,可见实验组的组织内细胞体积较大,染色较深,而对照组的细胞较为细长,细胞数较少,细胞体积也小,这点与电镜标本的结果显示相符。 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1是一种糖蛋白,也称为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这种抗体主要作为血管内皮的标记物,本组实验采用这一标记物作为对组织内血管的标记,并对微血管的数量统计以作比较。标记后的血管内皮照片显示实验组多量的微血管。而对照组的血管数量明显较少。 3。微血管计数比较:对两样本作正态性检验,P值均大于0.05,满足正态性要求,再作方差齐性检验,双侧P值大于0.05,于是可以作独立样本的t检验,t:8.6341大于P为0.05的t界值,故P
其他文献
日前,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被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近日楼的主人,著名画家杨明义主笔的散文集《近日楼散记》(彩色版)已向社会公开发行。这部散文集是在1998年江苏美术出版
目的:  观察京尼平(Genipin,GN)交联脱细胞人羊膜(human acellular amniotic membrane,HAAM)对兔跟腱粘连的预防效果,为临床中探寻理想的防粘连生物膜提供依据。  方法:  18只家
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是目前治疗各种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但是该手术的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PCO)可以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晶状体上皮细胞(BLECs)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重建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对自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间的47例单侧股骨颈骨折施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并探讨粘附分子ICAM-1、ELAM-1、CD44(HCAM)的表达水平。 方法手术获得的眼外肌分为两组:正常组和TAO组。对正
目的分析乳腺局部结构紊乱的超声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局部结构紊乱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术前超声诊断为乳腺局部结构紊乱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本研究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神经细胞凋亡、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Zea Longa提出的血管内线栓闭塞
目的: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系统性宿主反应改变所引发的生理、病理和生化异常综合征。目前脓毒症的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
目的:探究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保留生育功能性手术后妊娠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并接受腹腔镜保留生育功能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cute toxicity and analgesic 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FRUCTUS CANARII (TFFC). [Method] Mice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group 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