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用户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分析与仿真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qwqw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机器人的任务和环境事先无法确定,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则是在这种任务和环境下应运而生一种机器人。这类机器人是由一系列不同尺寸和功能的模块组成。根据特定任务的要求选择模块而装配成的机器人。所以开发对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模块设计和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分析和仿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设计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功能模块和建立可重构的模块库是对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和研究的基础。本文将功能模块分成四种:关节模块、连杆模块、辅助模块和末端执行器模块。并根据模块的分类和尺寸建立相关的模块库。方便用户组装机器人和对机器人进行构型设计。对于可重构模块机器人计算运动学问题,本文对每一个模块建立DH矩阵,将变换矩阵模块化,应用工作任务的特点和构型分解子问题的方法,进行软件编程求解机器人运动学问题。这种应用计算机编程完成运动学求解,对于用户应用起来就比较简单,方便用户对机器人进行评价和决策。本文应用MATLAB编程软件和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两种软件结合仿真的方法,设计并编写程序界面,可以求解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动力学问题。并可以计算在不同工作情况下,机器人各个关节模块线(角)位移、(角)速度、模块各个时刻要输出的力矩等等。这样方法使以往复杂的机器人动力学计算化简,便于用户进行分析和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特性。
其他文献
汽车变速器早期故障特征不明显,故障信号微弱且容易淹没在强噪声中,使得常规诊断方法不能有效地提取故障信息。此外,常规诊断方法难以同时对多类故障模式进行有效识别。因此,开展
并联机构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诸多优点,如刚度高、承载能力强、动态性能好、速度快和结构简单等,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重视。并联机构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的串联机构固有的许多缺点,然而,并联机构本身同时又存在着工作空间相对较小、接触刚度小、运动耦合、数学模型相对复杂、控制困难等问题,使得并联机构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并联机构真正走向实用化,在机构的构型设计上采用串并联复合结构和混联
本文以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三维重建为研究目标,以双目立体视觉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重建系统平台,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边缘检测、摄像机标定、三维重建等过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双目立体视觉硬件平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双目视觉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采取一定措施将外界环境和系统平台的之间的误差和干扰降
目的 探讨临床初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从首次检查至治愈出院时肺部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20日武汉市第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