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为政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绝大多数人口又分布在农村,所以,“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农兴则国兴,民富则国富,农村稳则国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三农”工作扶持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提升农民收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业农村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仍然突出表现在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不合理,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同时并存;农民的生产能力偏低,亟需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民生问题、基础设施问题欠账较多,有待提升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脱贫困难,返贫现象也很严重;农村党组织表现涣散,党建工作亟需提高。上述现象表明,“三农”问题仍然是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为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党和政府必须适时地做出解决问题的战略举措。针对“三农”问题的现状,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以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农业农村发展始终;其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再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全体农民携手奔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出的长远大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