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社会性人际互动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以H大学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开始,“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逐渐得到发展,本科生的大学经历与学习效果成为学校及学者研究的重点。诸多学者聚焦于课程与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但鲜有关注本科生的社会性人际互动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本研究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作为社会性人际互动的整体研究对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阐释学生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进行学术融合与社交融合的机制,探讨更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社会性人际互动模式。汀托(Tinto)辍学理论为本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此为基础本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分析框架,即从学术融合与社交融合的视角分析社会性人际互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以H大学为案例,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调查了本科生的在校经历。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本科生的师生互动情况一般;生生互动情况较好;在学习效果的学科知识、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国际视野以及综合能力五个维度方面均有显著提高;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社会性人际互动对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但相关程度均小于0.5。通过比较、归纳与总结,本研究认为社会性人际互动对本科生学习效果影响显著,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传统的学术互动融合程度一般,课程作业作为教师最常用的正式考核形式和师生互动形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理想,而与老师进行“学业讨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值得关注;第二,社交投入与学习效果不呈正相关,频率最高的互动形式融合效果并不理想,而频率较差的形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互动频率远高于其他对象的“舍友”群体,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位列最后。本研究认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主要是: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对社会性人际互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师生互动程度一般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师道尊严观念;“重科研、轻教学”等。另一方面,院校对社会性人际互动的环境支持不足;第三,缺乏制度层面的支持。高等院校在社会性人际互动方面的环境支持主要包括意识层面的重视、制度支持以及多样化的互动途径。在社会性人际互动方面高等院校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支持;人际互动的环境也由于大众化阶段教育资源的不充沛,没有足够的互动环境资源;师生互动途径也比较单一,更多的表现为课堂教学互动。通过实证调查、统计及分析,并结合汀托融合理论的视角,本研究提出从以下四点着手,构建有利于学术融合和社交融合的社会性人际互动模式:第一,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第二,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第三,“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会性人际环境;第四,促进学生“社会性人际互动”意识的提高。以此构建有利于融合的社会性人际互动模式,提高学生与教师及同伴的互动程度,促进社会性人际互动对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一、常见的故障范围rn◆发动机正时错齿rn◆VVT执行机构或VVT电磁阀、油路堵塞rn◆电路故障或发动机控制模块故障rn◆不常见的故障原因rn二、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rn目前针对正
期刊
学位
中国大学的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研究型大学位于这个金字塔的顶端,地方性教学型院校处于这个金字塔的下层。处于塔底的地方性教学型院校在中国的高校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也正是这类
大学生创新团队诞生于高校,像大学科研团队、高校创新团队一样,是高校新型的科研创新组织,大学生创新团队以学生为主体和主导,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完成团队科技创新。大学生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贯穿于五年制本科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始终,其思维方式所具有的逻辑性和形象性决定了建筑设计教学须同时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而初
随着人们对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引人注目。解剖学是医学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研究针对解剖学教学的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从2004年正式提出迄今已十年有余,这个理念对高职的道路探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办学理念深入到高职教育实践的每个方面,使之在人才培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