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与工作倦怠的现状,分析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与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基础上,明确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可解释工作倦怠总分的百分比。依据情绪调节模型,分析情绪劳动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改善养老护理员工作倦怠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养老护理员工作积极性,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推进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及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自2016年4月~2016年8月,整群抽取郑州市20家养老机构,按照纳入标准调查养老护理员366例,采用自设的一般资料问卷、科根对老年人态度量表(the 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Scale,KAOPS)、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情绪劳动量表(Emotional Labor Scale,ELS)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百分数、均数、标准差)、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层逐步回归分析、中介效应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用于说明养老护理员一般资料、对老年人态度、工作倦怠现状。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用于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情绪劳动、工作倦怠三个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偏相关分析用于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层逐步回归用于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和工作倦怠的多因素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用于探索情绪劳动在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养老护理员中男性86例,女性268例;年龄48.91±8.22岁;73.16%的养老护理员有初中及以上学历;月收入多在2000~3000元之间。2.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总分为96.76±6.97分,大于积极与消极态度的分界线96分,整体态度中立偏积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护理员受教育程度、老年人自理程度、是否曾与老年人同住、宗教信仰及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共5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调整后R2为0.290,即用5个变量可解释因变量的29.0%。3.养老护理员工作倦怠得分为2.33±0.85分,情绪衰竭、成就感低落及玩世不恭三个维度得分从高到底依次为2.81±1.14、2.15±1.13、1.85±1.02,整体处于轻中度倦怠,以情绪衰竭维度最为严重。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层,年龄、月收入、受教育程度、老年人自理程度、工作满意度5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因变量总变异的33.3%。第二层,方程引入对老年人态度之后,可解释工作倦怠总变异的48.9%,R2变化0.156,即除去一般资料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可单独解释工作倦怠总变异的15.6%。4.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5.中介效应分析采用依次检验,结果显示,情绪劳动在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9.07%。结论1.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中立偏积极,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是否曾与老年人同住、宗教信仰、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及老年人自理程度。2.养老护理员处于轻中度工作倦怠,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工作满意度、老年人自理程度和对老年人态度。3.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工作倦怠,可单独解释工作倦怠的15.6%;情绪劳动作为中介变量,可产生29.07%的中介效应,可从改善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态度、积极调整情绪劳动策略的角度入手,综合拟定针对性办法,以减轻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