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节软骨损伤较为常见,而软骨自身修复能力极其有限。虽然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有很多种,如钻孔、微骨折技术、自体骨膜移植等,但都不尽如人意。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利用组织工程软骨修复软骨缺损展示了诱人前景。理想的支架是组织工程成功构建的关键一环。目前,已有多种材料被制备成不同结构的支架,如PLGA、壳聚糖、藻酸盐和Ⅰ型胶原等,但是,从仿生学角度分析,这些材料均不具备细胞外基质的功能和作用,本身缺乏软骨细胞特定的细胞识别信号。因而,我们把方向逐渐转向了关节软骨基质。 我们首先建立了人关节软骨脱细胞基质的制备方法,简述如下:把关节软骨剪裁成一定大小的软骨块,冻干后对之进行如下脱细胞处理:①把关节软骨放入含蛋白酶抑制剂的低渗Tris-HCL(Ph7.4)缓冲液4℃持续振荡24h;②用1%Triton X-100、Tris-HCL液(V/V)内加蛋白酶抑制剂4℃持续振荡48h后取出,标本用蒸馏水彻底冲洗;③用DNase和RNase混合液37℃消化过夜;④重新置入1%Triton X-100、Tris-HCL液中,4℃洗脱24h,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48h。结果显示细胞陷窝内已无细胞结构;番红花O染色阳性;软骨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果证实:人关节软骨冻干后,经去污剂-酶等方法处理后可脱去软骨的细胞成分,并且保留了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功制备了人关节软骨脱细胞基质。但经压汞法检测,其孔隙率仅仅45%,过低,使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仍欠理想,需要进一步改进。 接着,我们建立了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的制备方法,并成功制备出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方法简要如下:切取关节软骨,对之冷冻干燥后,经粉碎机粉碎,筛取200-150um大小的软骨粒,经0.25%胰酶在37℃消化24小时,再经1%的化学去污剂Triton X-100震荡72小时。结果发现:倒置显微镜下见软骨粒变为绒球状或毛刷状,H E染色显示已无软骨细胞,番红O染色弱阳性;软骨蛋白聚糖免疫组化染色阴性,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