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率的评价标准比较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都市化和生活现代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肥胖是成年人面临的最大的慢性疾病。肥胖问题不单是个人问题而且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要确定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标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无法进行科学比较,所以有必要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评价标准。中国肥胖组织问题工作组研究认为,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引发高肥胖率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对于中小学生肥胖研究较多,而对于大学生肥胖人群状况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取甘肃省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评价甘肃省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以便及早的发现影响其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而针对危险行为实施干预和控制。这对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10所高校共计208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男生为1089人,女生为991人),将其分为体重正常组和单纯性肥胖对照组。通过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质指数的评价标准和日常生活方式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以WGOC标准作为“金标准”,应用特异度和灵敏度分析方法得出美国CDC标准在评价甘肃省高校大学生超重/肥胖率的特异度达到95.7%,灵敏度为100%。美国CDC标准更适用于甘肃省普通高校学生人群超重/肥胖的筛查。  2不同体育锻炼行为因素中,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是大学生体重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即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则大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就越低。  3不同饮食生活方式行为因素中,每周吃夜宵次数过多是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良好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每天吃早餐、不吃零食是大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4其他日常生活方式因素中,静坐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大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上网时间和上网频率两个因素是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编制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高校实验人员工作满意度问卷》及《实验人员与其他群体的社会距离量表》,并通过实证的方法了解目前高校实验人员工作满意度、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