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农业部门从纳税部门变成了被补贴部门,连续十二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大农业支持力度。相比国际发达国家,中国的农业支持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甚至在很多支持项目上空白,支持结构不均衡,面临着不公平的国际农业支持环境,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农业难题,首先要从农业政策安排的选择和演进中寻求有效的答案。与我国相比,美国、欧盟等国家执行农业支持政策的历史已经相当长,通过长期多样的农业支持政策,使其工农差距缩小,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在此背景下,运用OECD农业政策评估工具,选取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巴西、俄罗斯这七个典型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国家农业支持水平、结构的比较,总结典型国家农业政策演变规律,为我国政府优化和调整农业政策提供现实依据和对策建议。本文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对典型国家农业总支持、农业生产者支持、农业服务支持、单项农产品支持四个指标的支持水平与支持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分别对各项指标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为:1.对各国农业总支持水平与结构比较,发现大多数多家农业总支持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而农业支持率却保持下降,这说明各国对农业保护程度逐渐降低。2.农业生产者支持水平作为OECD农业支持水平的核心指标,对各国农业生产者支持水平及结构进行比较,发现土地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政策倾向不同。3.对各国农业服务支持总水平与结构比较,无论从总量的角度,还是比率的角度,美国均增长较快。其他国家近些年支持总量呈上升趋势,支持率整体趋势是下降的。4.站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对各国小麦、稻谷、大豆等粮食作物农产品的支持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并对研究对象按照“人均耕地面积”指标进行分类,发现不同土地资源禀赋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不同特点。本文基于OECD农业政策评估数据的研究,通过对典型国家农业支持水平、结构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减少农业支持的负担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总体经济(除中国外)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农业产出的支持(尤其是市场价格支持)仍然是各国普遍的支持政策;基于农业生产可变投入的支付,在新兴经济体的农业支持政策中处于显著位置;各国逐渐提高对一般服务的支持水平,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比较完善;提高农业产量的政策往往以满足国家粮食自给自足为目标等结论。并根据中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现状,以及研究结论,对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制定提出优化农业生产者支持结构,增加对生产者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农业生产者服务支持的投资力度,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加强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缩小对谷物的补贴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