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发展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生态环境是城镇化发展的依托和基础,二者通过经济的发展建立联系。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贵州省的经济和城镇化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贵州作为具有资源禀赋的省份,其经济发展的模式以粗放型为主。这样的生产方式容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威胁。现实和理论都证明,在现代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探析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内在相互关系、寻求其二者耦合发展的有效模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近几十年此类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探寻二者最有效的耦合发展模式,为贵州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用,是此研究的最终目的。贵州省是中国内部西南省份,地势条件相对于沿海地区处于明显劣势。城镇化发展过程其实也是经济同步快速增长的过程,贵州省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自身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该方式易造成资源枯竭、大气污染、环境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找到适合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和阻碍作用是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对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耦合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再针对分析结果为贵州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模式进行选择,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本论文主要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发,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方法和研究的创新与不足,并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说明,包括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及协调发展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理论的梳理及述评;第二部分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模式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数理基础进行说明;第三部分以伦敦、青岛为例分析典型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式,并对非典型的强生态环境城镇化发展和弱生态环境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阐述;第四部分以贵州为实例,分析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和协调性,并为其选定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五部分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方面提出了促进贵州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式顺利进行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