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先秦儒家典籍,它们自汉唐至南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升“经”过程。宋代“四书”升格过程是和宋学的产生与发展相辅相成的,“四书”为儒学的复兴注入了义理心性的新动力,为理学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书”升格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唐中期开始推重“四书”的儒学振兴期,宋初“四书”升格的义理兴盛期,宋中叶“四书”经典化的理学兴创期,以及南宋“四书”经典确立的理学集大成期。宋初的社会呼唤,及儒学在应战佛道过程中不断调适理路,为“四书”的升格开拓出了空间。学界领袖范仲淹、胡瑗、欧阳修、孙复、石介五子,顺应宋初的儒学发展趋势,为升格“四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诠释传统经典过程中以“四书”为依据,作义理心性新解;常引“四书”精言深义论道尊圣,修治自身;高举“尊孟”大旗,恢复道统,力斥佛道,构建儒家心性理论体系。胡瑗还特著《论语说》《中庸义》,直接彰显“四书”的地位。对这使得“四书”在宋初儒学复兴的热潮中逐渐彰显出来,进入升格的义理兴盛阶段。宋初“四书”升格是整个“四书”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上承唐中叶“四书”振兴之潮,下启宋中叶“四书”经典化之势。宋初“四书”升格为其经典化迈进提供基础,宋初五子的性情义理开拓,也为濂洛关闽心性的核心架构开启先河。因此,宋初“四书”升格对理学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