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的污名问题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u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受众广泛且影响深远,但是存在资助广度深度不充分、评定执行体系不公平、施助方式方法不妥当等问题。而在其中不断爆发的“污名”现象越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帮困资助中的污名类型主要包括限制拥有型、限制行为型、政绩作秀型、个别歧视型等。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高校困难学生、非困难学生、相关资助工作人员的调查,共收集问卷406份、筛选访谈9条。调查发现:污名类型多样,污名感知程度各有不同;困难生对资助评价较低,自身也存一定问题;非困难生对困难生触发污名较少,污名现象被夸大。究其原因在于:资助水平不足与福利依赖的矛盾分化;思想固化、急功近利与矫枉过正的连锁反应;精致利己主义与过分自我防卫并存等。污名效应呈现出网状的联络与扩张,具体有三种情形:“污名”:由外即里的自尊心受挫;“逆污名”:从唾弃到争抢的行为异化;“倒污名”:受助者对施助者强加的不良标签。从而污名造成对个人、高校、政府发展的全方位腐蚀,具体包括:制约个人发展,产生群体失望和福利病;浪费高校资源,公信力与产出率皆滑坡;削弱政府威信,社会风险因子不减反增。因此,针对高校帮困资助中的污名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优化资助办法,提倡精准资助;加大财政投入,扩展教育福利;完善立法监督,规范行为准则;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正确观念。
其他文献
期刊
我国高校教师岗位设置与聘任制度改革面临很多的现实困境与矛盾,如何实现学术职业分层的功能,实现岗位设置与聘任制度的公平、公正和平等,更好地促进聘任制度的改革,探讨合理的岗
期刊
期刊
期刊
史料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其对高中历史课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新课改下,随着多媒体与互联网逐渐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史料的价值也逐渐被挖掘,尤其是图片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税收事业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税收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建立起来,纳税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税收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对税务部门要求更加严格,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受到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税收执法风险日益成为焦点。但是,目前我国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对税收执法风险的重视、研究和防范,都做得不够。本文力求在通过对税收执法风险的现状透视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