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早龄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龄期混凝土开裂是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量土木工程结构性能衰退直到最终退出工作均与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有关。因此,早龄期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备受关注。英国建筑工业研究和情报协会(CIRIA)指南《Early-age thermal crack control in concrete》(C660)中提供了一种检查所提供钢筋是否足以控制早期开裂的方法。沿用CIRIA C660提出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的思路,结合国内的技术规范、材料性能和施工方法,本文从温度场和应力场两个方面对混凝土结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针对国内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开展绝热温升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不同型号水泥配置的混凝土的绝热温升特性。利用水泥的绝热温升特性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进而改善混凝土结构抗早龄期温度开裂性能。利用混凝土绝热温升特性,分析得到从材料绝热温升数据推算不同工况结构温升值的计算模型。按照CIRIA C660给出的方法,计算出工程样本的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采集工程样本的裂缝分布数据,对比裂缝分布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差别发现CIRIA C660的方法与国内工程实践不一致。进一步研究,结合国内规范体系探索性的提出裂缝间距的计算假设,并结合工程样本数据给出经验系数的取值。在实验室对经典工况进行等比模型研究,对比调整后的裂缝间距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初步验证裂缝间距的计算假设。对比经典工况结构内的温升曲线和结构原材料的绝热温升曲线,给出此工况下结构温升值(内表温差)计算模型的参数取值。采用ANSYS软件对等比实验模型的温度场、应力场及裂缝分布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验证采用重叠单元的生死选项模拟混凝土结构早龄期温度开裂的可靠性。利用验证的数值模型更全面地描述结构内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和裂缝开裂过程。
其他文献
发展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是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公交调度问题又是公交运营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大多数城乡公交数据采集设备落后,调度所使用的数据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综合概念,是人类自然观的升华,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全新境界.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从
本文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研究,在对蜂窝基站的定位原理、驻留点的聚类算法,通勤路线的提取算法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基于密度的时间序列空间数据聚类方法和利用LCSS求解通勤路
选择产品的焊接工艺是否合理以及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在核电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焊接施工之前按照相关的要求规定,为了有效保证产品的焊接质量,必须对
智能制造是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环境下的战略制高点。特别是在面临市场需求扩大、客户对产品需求提升等这些情况下,很多制造企业纷纷通过智能技术的创新提升自身生产能力,从而
随着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共享理念”的全民普及,高校图书馆向社会群众开放共享越来越成为其重要延伸职能,促进了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作者从高校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做深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LPRD)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140例LPR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掷硬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70例)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70例)以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