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药物使用、限制药物摄取能力丧失以及停止用药后戒断症状的出现。研究表明,药物滥用相关环境线索和社会应激对药物成瘾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以往研究表明,应激在成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脑边缘叶多巴胺能系统在精神活性药物的奖赏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应激能显著增加这个脑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引起多巴胺受体的适应性变化。已有报道表明,多巴胺D1和D2受体参与调节应激反应性的中脑多巴胺活动以及精神活性药物和应激引起的敏化;但是,多巴胺D1和D2受体在应激影响吗啡强化效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没有研究过。多巴胺D3受体主要分布于中脑边缘叶系统,例如伏隔核、海马回和嗅球,提示多巴胺D3受体可能在调节应激反应性的多巴胺活动中起着一定作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动物模型已经广泛用于研究药物强化效果的神经和行为机制。本实验中,我们使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动物模型,研究间歇性足底电击影响吗啡强化效果过程中与多巴胺相关的神经生物机制。结果显示,一次间歇性足底电击能够使3.0mg/kg吗啡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显著增加,选择性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或选择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舒必利能抑制这种增加,提示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在间歇性足底电击引起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增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使用选择性多巴胺D3受体激动剂7-0H-DPAT激动多巴胺D3受体也抑制了这种增加,提示与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不同,多巴胺D3受体对间歇性足底电击引起的这种增加效果起着负性调节作用。
药物欣快感或者药物戒断症状相关的环境线索,则是导致渴求、强迫性觅药行为和复吸的重要诱因。深入理解其中的神经生物机制,可能为减少环境线索相关的药物滥用提供重要线索。以往研究表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脑区参与了药物成瘾的过程。海马参与了环境线索和非条件性刺激之间的联系性学习。海马下托区是海马的主要传出通路,刺激腹侧海马下托区能够引起大鼠可卡因觅药行为的重现,失活这个区域能抑制大鼠的觅药行为。这些研究表明,腹侧海马下托区可能在药物滥用相关环境线索诱发的觅药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中,使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和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分别建立与吗啡奖赏和厌恶相关的环境线索,借助于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对上述两种环境线索调节脑内神经递质释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吗啡奖赏相关的环境线索引起腹侧海马下托区细胞外Y一氨基丁酸浓度下降了约11﹪;吗啡厌恶相关的环境线索引起腹侧海马下托区细胞外的谷氨酸浓度增加了约230﹪。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1)足底电击应激增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过程中,多巴胺D1、D2和D3受体起着不同的作用;(2)吗啡相关的不同环境线索调节了腹侧海马下托区不同神经递质的释放,这可能是药物滥用相关环境线索引起觅药行为的神经生物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