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也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永恒的主题。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愈来愈突出,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成为了影响教育乃至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校园安全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其中包括政府、学校、社会等,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起校园安全体系,而目前校园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构成要素缺位。中小学校园安全与中小学领导教学班子、中小学生自身、学生家长、媒体以及社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通过全方面、多层次的部署规划,优化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边际,从整体上极大地降低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和概率。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概念,是一种立足全局,把握整体基础上的一种先进理论,其注重“质量”的内涵与校园安全防范不谋而合。这个概念最先由美国著名专家费根堡姆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它是建立在传统的质量管理概念的基础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学、企业经营学内容的丰富而创新出的一种现代化质量管理,具有业界公认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它始终以产品质量为所有环节的核心,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诉求,要求企业以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面参与。最初,全面质量管理是只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但是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扩展,现如今它的涵义是广泛而全面的。它不仅可以应用到企业生产当中,也可以应用到工作质量、政府管理质量等诸多领域,而这些理论无论怎样具体地演化和丰富,都无不以被服务者为核心,视他们为上帝。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则是以中小学生在校园的安全为核心目标,调动社会各个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积极参与,并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管理技巧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高效率的校园安全事故防范体系,最终从概率上极大地减少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其给社会安定带来的危害,从而使社会各界认识都能认可和满意的安全体系。校园安全事故总会在人意向不到的场所、事情上发生,并且一旦发生就难以救援,这就说明中小学校园在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体系构建上存在着一个个的安全漏洞,这些漏洞涉及到学校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可防范的事故,也有校内客观条件造成的事故,还有因为主观上人为失误、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2008年,该市启动了“百校兴学”工程,决定在在未来三年内,每年新建和扩建100所左右的学校。同时,太原市又开全国之先河,率先启动中小学校园安全工程,旨在针对很多中小学校教学楼危房、校舍破旧、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太原市在中小学安全问题管理上也存在着种种不足。首先,它全员参与不足,政府在校园安全建设和投入中责任履行不足,学校参与的主动性还不够高,社会支持力量不够。其次,全过程执行力度不够,政府的目标策划不到位,制定制度因循守旧、照搬照抄,实施运行存在偏差,信息反馈渠道不畅。最后,笔者认为它全方面管理不完善,具体来说,外部环境的治理方面,安全教育方面,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管理不足的问题。在研究太原市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上,笔者参考了国外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功经验。美国校园安全工作全面纳入了法制轨道,还建立了常态化的校园安全评价和报告制度,并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与政府共同负责的校园安全防护体系。再以日本为例,其中小学校拥有覆盖全面的硬件安全防护设备,形成了高效率的社会组织机构,同时也有严密的法律法规相匹配。虽然两国在应对校园安全问题方面各有侧重和不同,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十分注重调动社会的力量,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保护中小学生。这样的方法无疑已经具备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雏形,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综上,笔者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下完善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路径。首先,向“全员参与管理”转变:明确部门职能,建立问责机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学校转变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建设;家长认真履行监护责任。其次,要向“全过程管理”转变:健全校园安全法律制度;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督查和考评机制;构建信息反馈平台、开展评估工作;最后,要注重向“全方面管理”转变:全方面加强中小学校园外部环境管理、内部安全管理、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总之,中小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关注的,一些国外的发达国家,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美国、日本、英国等等,他们的很多经验和成就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笔者主要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希望形成一张校园安全的防护大网,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高质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