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素质是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尤为重要的软实力,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国民素质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国民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我国国民素质的发展速度整体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就想研究国民素质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从而提升国民素质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及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摘录的我国2005年到2013年的相关数据提取公共因子来近似代表原始变量,作为衡量国民素质的指标,再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国民素质得分情况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从地域差异的直观角度来考虑国民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各地区的发展呈现了不均衡性,各省市之间的国民素质水平具有较显著的差异,北京单独作为一类,其国民素质综合评价处于全国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区的国民素质水平;上海、天津、辽宁作为第二梯队,具有较高的国民素质水平;重庆、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北、湖南、四川、安徽、湖北作为第三类和宁夏、广西、内蒙古、海南、广东、山西、吉林、黑龙江作为第四类,这两类属于中间梯队,国民素质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其中省市的国民素质各项指标参差不齐,内部发展不平衡;而甘肃、云南、贵州、江西、河南、陕西、青海、新疆属于国民素质“较差”地区。经济发展与国民素质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建设的道路上需要尤其注重国民素质指标体系中的六大要素,为了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需要从经济发展本身和制度保障及教育改革等三个方面全方位共同推进。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一,不仅仅是单一地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也要重视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具体包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鼓励创新。第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与制度保障,为国民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氛围。第三,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持续进行,思想重视和财政支持同步进行,全面完善我国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