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发展“海洋经济” (俗称“蓝色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并在“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由于沿海省市把海水养殖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在高新技术引领的今天,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提高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对科技兴渔、结构调整和渔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如何根据海水养殖产业化和从业主体科技需求多元化,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其转化水平与效益,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噬待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论文在紧密结合海水养殖行业特性,瞄准海水养殖产业发展方向和规律的基础上,对沿海省份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提出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论文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首先,综述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研究理论基础。一是厘清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研究背景、意义,评述学者的相关研究;二是梳理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及特征、转化过程;三是阐述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相关研究理论的发展脉络、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研究前沿。四是阐明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其对论文的启发,明晰论文切入点。其次,分析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一方面,从科技课题、论文、专著、专利、成果来源五个方面介绍了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的基本情况,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领域、海水养殖病害领域、海水养殖产品加工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成效。另一方面,从科技成果本身、成果供给主体、金融机构、从业主体四个方面分析了海水养殖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科技成果在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其它问题。再次,构建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指标体系。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和原则,通过咨询专家、参考相关研究初步设计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素集,然后运用专家咨询法、隶属度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和鉴别力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终确定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基础、科技成果转化潜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三个项目层,20个指标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四,实证分析沿海省份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状况及找寻各省份存在绩效差异的关键制约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运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出基于2007~2013年数据的沿海省份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值。根据置信期间对沿海省份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聚类分组和对比分析,指出沿海省份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排序及存在绩效差异主要制约因素。结果显示:位于第一组的山东省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最好,但仍然存在水技人员经费投入不足等制约因素。福建省、江苏省、广东省、辽宁省位于第二组,这几个省份绩效值处于波动状态,各自所呈现的优劣势也有所不同。广西省和浙江省位于第三组,广西省虽然在渔民收入方面有较大提升,然而在其它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人均经费最多,然而存在科研经费不足,技术人员比例偏低等问题限制了浙江省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本文各省份的绩效评价结果及存在问题和学术界研究及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全文研究,本文总结出我国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有科技成果的产出能力和质量、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支撑能力、海水养殖从业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吸收能力。最后,提出促进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对策。一是从加强建设海水养殖业科技研发平台和推广示范基地、推进应用导向性基础研究、培育海水养殖业创新人才、完善海水养殖业科研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方面探索提升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产出能力和质量;二是从依托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产业支撑体系、完善海水养殖业推广体系、健全技术创新联盟、落实政策资金方面提升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撑能力;三是从培育龙头、聚集人才、科学管理、协同创新方面提升海水养殖业从业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一是系统性的通过专家咨询法、隶属度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和鉴别力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层层筛选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沿海省份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具有较强的参照性和说服力。二是首次对沿海省份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各省份存在绩效差距的关键制约因素,进一步总结我国海水养殖业绩效变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出海水养殖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升提供对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