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在+N+上/下”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maa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名+方”结构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占有重要地位,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选取这一结构下的“在+N+上/下”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语料的观察与分析,对“在+N+上/下”进行全面、具体的描写与分析。文章首先通过例子阐释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并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同时叙述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理论依据和语料来源。主体内容包括三部分:现代汉语“在+N+上/下”中的“在、N、上、下”研究、“在+N+上/下”的句法分析、“在+N+上/下”的语义分析。汉语结构“在+N+上/下”中用到介词“在”,介词大多数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二者的区分标准首先是要明确的。在前人基础上,确立了本文动、介区分判定标准。介词“在”最初为动词,表示存在义,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介词用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介词用法越来越频繁,通常出现在名词前,引进时间、处所。考虑到能进入“在+N+上/下”结构的名词,依据方位词依附的强弱,对名词进行了分类。方位词“上、下”的历史演变也作了简单的梳理。现代汉语“在+N+上/下”句法分析部分,主要探讨“在”以及“上、下”的隐现。方位词“上、下”的隐现,关注的是名词的类、汉语音节韵律和语用习惯对“上、下”的影响,其中,方位词前的名词对其隐现影响最大。介词“在”的隐现有三种情况:介词必现、必隐、可现可隐,在分析语料基础上,本文发现存现句中以隐去介词为常态,非存现句中介词隐现比较复杂,进而又从句法、语义、语用三分面分析。现代汉语“在+N+上/下”的语义分析部分,主要考察其基本义、引申义以及“在+N+上”与“在+N+下”具体使用中的语义比较。其中,基本义通过图形和语料阐述,引申义是在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的方法得来的,“上、下”的基本义不同,自然语用上就会出现不对称。结语部分从整体着眼,总结现代汉语“在+N+上/下”这一结构中介词“在”、方位词“上、下”的隐现情况,这一结构的基本义与引申义,以及使用中的不对称现象。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对轨道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高速铁路的轨道病害仍是尚需解决的一道难题,对其处理技术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高速铁路的轨道
本文以自然之力在景观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为主题,其中的要点将对我们秉承的可持续发展观有参考价值。全文内容以自然之力在景观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为主线,从建筑材料、风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在规范我国工程领域招标投标秩序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作为来自国外的法律制度,在十多年的法制实践中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华人民共
文章阐述了明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现实意义 ,指出现今关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三种观点 ,最后提出如何建立良好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组织实施的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隆重举行.此次竞赛有来自全
随着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并且迅速的提高。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的大力支撑下,迅速普及了医院信息系统(Hospi
特指型反问句作为反问句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同时也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其语用方面呈现出的辩驳、责怨、惊讶、建议等多种功能,造成了外国学生理解上的困
<正>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把“人民的公仆”这一概念(或者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称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水量丰沛,位置居中,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矛盾,支撑、保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
本文是理论与实现结合,并借鉴与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相关文献,并对在华留学的110名老挝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从数据上来得到老挝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