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报道虽然标榜客观公正,但常常隐含着媒体所代表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结构及权力关系,其语言也在很大程度上带着态度色彩。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主观性为理论基础,对新闻报道中的引语进行识解,旨在回答:读者可以怎样经由观察视角转移、观察区域转移、报道者与引语的观察排列(自我中心观察排列或最佳观察排列)来识解引语过程,从而来解读报道者对所报道事件的态度? 本研究突破Langacker单纯对于句子的主观性识解,兼顾话语、说话者、媒体三个要素的参与,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政治新闻报道中的引语进行识解:(1)观察视角由话语向说话人转移、由说话人向报道者转移;(2)观察区域于台上和台下之间转移;(3)报道者与引语之间的排列或者呈自我中心观察排列或者呈最佳观察排列。 研究发现:对引语态度的识解与对报道者身份的认知有一定关系。当报道者是与事件双方无关的第三方时,在直接引语中,人称和时态所体现的观察视角的转移,使得观察区域发生转移,即话语处于客观识解的台上区域,说话人与报道者处于主观识解的台下区域,从而构成了最佳观察排列。在这种情况下,报道者并不认同说话人对自己话语客观性的认识,由此表现出新闻媒体对所报道事件的不认同态度;而在间接引语中,虽然观察视角和观察区域也发生了转移,说话人与话语共同处于客观识解的台上区域,即报道者认同说话人对自己话语客观性的认识,由此表现出报道者对事件的认同态度。当报道者是与事件双方相关的非第三方时,无论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观察视角、观察区域都不发生转移,报道者与引语处于自我中心观察排列中,共同出现在客观识解的台上区域,此时报道者也认同说话人客观表述了话语,从而表现出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认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