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英语多元化格局下的本土化意识培养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wa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本土化意识”是指一种基于自身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及其思维方式独特性的理性自觉,其核心是民族文化意识。全球化时代表现出民族界限的超越和全球依赖性的加强,尤其体现在世界不同文明体系中的人们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趋同日益明显,从而导致地方性与个性色彩的吞噬。这种统一性的加强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只有保持鲜明的民族性,才能生存于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张力之中,并通过与其他民族语言的相互借鉴完善自身。缺乏本土意识的语言教学将危及到自主的文化领导权的保持,弱化学习者的自我文化身份认同。本文拟论证在全球英语多元化的新格局下,本土化意识与中国英语教学的联系,以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通过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意识的探讨,指出英语教学由“正统”到“非正统”、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和变化,是英语教学范式在全球化氛围里的本土化转变,而在这个“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中国语境下教授“中国英语”,已成必然趋势。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我国的学术界历来对英语的研究更多是将其视为一门外语,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寻求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家地区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应该换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英语教学。作者认为英语可以作为一项宝贵资源,既能丰富文化的多样性,又能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英语教学要超越文化的基本层面,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都纳入其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双文化能力,为我国积极参与到多元一体化的世纪领域作好准备。其次,作者提出了中国英语教学所引发的文化方面的争议,力图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妥善处理民族语言和全球语言——英语的关系,以及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如何在英语教学课程中融入本土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维护本土文化身份的问题,并提出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培养学生本土文化身份意识的几点建议。本论文由7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对世界英语的趋势与特征的纵览;第三章全球化对世界英语语言领域的影响概述;第四章文化身份与英语教学的关系;第五章中国英语是本土文化意识的体现;第六章提升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作用的途径;第七章结论。
其他文献
许多建筑物或构筑物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投入使用前或者使用过程中产生倾斜、沉降甚至倒塌,无法发挥正常使用功能。随着建筑加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
我校从2007年1月加入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国家督学李希贵先生领衔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课题组,主要从“创设适合学生的课程”的角度,开展语文课程研究。
在立足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听说能力教学应占据英语学习的主导地位,并且提出“复述法”和“对话法”可以作为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的两种有效途径。
关于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讨论一直是会计学术界的热点,本文从非审计服务是否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总结。结果表明,虽然安然事件后美国SEC严格限制
目的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超激光)对唇部伤口术后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我科唇部伤口患者共122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为直线偏振光(超激光)组60例,从术后当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不仅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制约,而且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升,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盛行起
中国干燥行业协会重点骨干企业——江苏常州市佳发制粒干燥设备有限公司依托科研究所,并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研制成功FLP型多功能流化造粒包衣机,并获得国家专利。
教师语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语言教学课堂上,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使用的语言种类,因为除了教学的内容必须通过教师语言的
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延安富县,素有“中国苹果之乡”“塞上小江南”“陕北小关中”美誉。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下,如何跟上新时代党对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如何通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