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本土化意识”是指一种基于自身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及其思维方式独特性的理性自觉,其核心是民族文化意识。全球化时代表现出民族界限的超越和全球依赖性的加强,尤其体现在世界不同文明体系中的人们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趋同日益明显,从而导致地方性与个性色彩的吞噬。这种统一性的加强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只有保持鲜明的民族性,才能生存于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张力之中,并通过与其他民族语言的相互借鉴完善自身。缺乏本土意识的语言教学将危及到自主的文化领导权的保持,弱化学习者的自我文化身份认同。本文拟论证在全球英语多元化的新格局下,本土化意识与中国英语教学的联系,以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通过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意识的探讨,指出英语教学由“正统”到“非正统”、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和变化,是英语教学范式在全球化氛围里的本土化转变,而在这个“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中国语境下教授“中国英语”,已成必然趋势。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我国的学术界历来对英语的研究更多是将其视为一门外语,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寻求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家地区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应该换个新的视角来审视英语教学。作者认为英语可以作为一项宝贵资源,既能丰富文化的多样性,又能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英语教学要超越文化的基本层面,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都纳入其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双文化能力,为我国积极参与到多元一体化的世纪领域作好准备。其次,作者提出了中国英语教学所引发的文化方面的争议,力图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妥善处理民族语言和全球语言——英语的关系,以及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如何在英语教学课程中融入本土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维护本土文化身份的问题,并提出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培养学生本土文化身份意识的几点建议。本论文由7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对世界英语的趋势与特征的纵览;第三章全球化对世界英语语言领域的影响概述;第四章文化身份与英语教学的关系;第五章中国英语是本土文化意识的体现;第六章提升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作用的途径;第七章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