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走上了一条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在这一发展时期,经济的增长、资金的筹集与流动、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建立,都涉及到了金融工具的设计、控制与运行的有效性。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影响,许多国家放宽或取消金融管制。这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一方面金融市场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也陷入了波动局面。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风险、高收入与未来交易的特点,它即是筹集资金与转移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进行投机与套利的方式。因此,世界会计界为应对这种局面,对传统金融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作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但至今为止,他们对某些衍生金融工具所涉及的问题尚未制定出恰当的会计处理程序与会计披露程序。目前一系列的金融风暴(亚洲金融危机、巴林银行倒闭、墨西哥金融危机等)大多是由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失败所引起的。这就促使国际金融机构与各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自由化的管制。一方面,他们加强了对本国业务与本国市场的管制;另一方面,他们又采取了连手应对行动。我国在经历20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后,资本市场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是与欧美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非常落后。针对目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进行近一步的探讨。 我国学术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些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受当时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品种影响,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于实际应用。我国目前研究的范围,较多的内容是对国际准则研究成果与进展做出介绍,少有对现有的理论成果做出创新,特别是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来诠释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有关问题。第一部分,衍生金融工具概论,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及我国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分析,阐述了笔者对衍生金融工具定义的认识;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可定义性与会计监管的问题。第二部分,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笔者认为应当绕开“形式上的过去交易和事项”的约束,着眼于“事实上的未来经济利益和损失”,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论述了衍内容提要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标准的选择;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中期财务报告制度。第三部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概述了我国金融市场现存或曾经存在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探讨了它们的会计实践活动。第四部分,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详细描述了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特点、种类、原因,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风险预测系统、事中的风险监督系统及风险审计防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