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多民族语言的状况构成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得到了充分的保障。60年来,我们国家培养了一批新的人才,也出版了很多古代维吾尔文献。但是,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一文献资料,尤其是属于近代维吾尔语的很多文献资料还保留在人民手中。收集和研究这些维吾尔文献是我们语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挖掘和研究近代维吾尔文献是我国语言文字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视这项工作,仍是一大缺憾。笔者试图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比较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对近代维吾尔文献《霍加.穆罕穆德.谢力甫传》文字特点、语言特点进行研究。该文献是叶尔羌赛伊德亚汗国第二代国王阿布都热西提罕的老师(宗教方面)霍加.穆罕穆德.谢力甫的传。关于这个人,在其他文献当中几乎没有任何资料。因此,“该作品首先是了解霍加.穆罕穆德.谢力甫本人、了解叶尔羌赛伊德亚汗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宗教、历史、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跟现代维吾尔语进行比较,了解当时的语言文字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从这个文献内容中我们得到当时关于维吾尔马扎(mazar)方面的重要信息。也就是说此文献研究马扎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此文献的语言特点在近代维吾尔语研究中也有一定的意义。并对了解此文献与其他文献的区别方面也有帮助。维吾尔人信仰伊斯兰教改造了文字以后,借用了大量的阿拉伯、波斯语词语。当时甚至有些人认为,不能用维吾尔语(turk(?)a)写出文学作品,只有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才能写出文学作品。著名诗人阿里谢尔.纳瓦义强烈反对他们的看法,写出了一部著名的作品《两种语言之辩》之后,在文学作品当中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的现象逐步减少。根据日本学者哈马达.马萨米(Hamada.Masami)先生的研究,笔者要研究的这部散文体的作品是使用的阿拉伯语、波斯语成分也比较多的、写出年代也比较早的一种版本。所以,对近代维吾尔文《霍加.穆罕穆德.谢力甫传》的语言特点、文字特点与现代维吾尔语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极具有重要性的题目。国内外学者在整理和研究近代维吾尔文献的过程中,对文献的转写、翻译、注释和分析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方法。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对近代维吾尔文献记述主要用两套转写符号。一套是用现代维吾尔文字来转写,另一套是用拉丁字母来转写。笔者在此论文中使用的是我的导师买提热依木·沙依提教授在《突厥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所用的一套转写符号。转写规则上,笔者根据突厥语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原则,加入元音字母的方法。翻译方面,笔者采用了近代维吾尔文献翻译原则,以求正确地识读原文、理解原文、表达原文。在注释方面,此文献当中有很多波斯语、阿拉伯语词语和有关伊斯兰教术语。所以,笔者对这些术语进行了详细地注释。这样做此论文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目前,近代维吾尔文《霍加.穆罕穆德.谢力甫传》在国内外共有8种不同版本,但是在国内只收藏一种版本,其他的都在国外收藏。所以,在国内无法参考其他版本进行对比。国内也没有关于《霍加.穆罕穆德.谢力甫传》的系统研究。为了更深地研究问题,笔者要收集有关赛义德亚汗国的历史资料。学习近代维吾尔文献的有关专家和学者的丰富经验和研究方法。该论文从整体上分为六章。即,第一章:论述了《霍加.穆罕穆德.谢力甫传》文字特点。第二章:论述了《霍加.穆罕穆德.谢力甫传》语音特点。第三章:论述了《霍加.穆罕穆德.谢力甫传》词汇特点。第四章:论述了词法特点。第五章:论述了句法特点。第六章:概述了原文献、文献的转写、文献的翻译、注释、词语表等。众所周知,维吾尔语有古代维吾尔语、近代维吾尔语和现代维吾尔语等三个时期。现存的近代维吾尔文献数量比古代维吾尔语文献的数量多的多。但是,把这些文献的收集、保护以及跟现代维吾尔语进行比较研究的作品和文章尚无多见。因此,在现代维吾尔语当中,书面语服从口语的现象极为严重,这对现代维吾尔语正字法的普及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笔者通过转写、翻译、分析、注释,与现代维吾尔语的语音、词语和文字方面进行比较,为较完善的现代维吾尔语正字法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