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单晶Co3O4纳米线磁性的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e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的特殊性能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磁学是一个古老而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磁性纳米材料出现了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如相变温度改变、磁性质变化、近邻效应等,这些都源于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  近年来,随着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反铁磁纳米材料的性能和微观机理吸引了众多的科研工作者。有关反铁磁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在1961年,Neel就预言当反铁磁材料减小到纳米尺寸时,将出现未抵消自旋,从而出现弱铁磁性或超顺磁性。  Co3O4作为反铁磁材料中的重要一员,其纳米结构的研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研究表明,Co3O4纳米材料的表面层存在净磁矩,但内部自旋仍保持反铁磁有序,从而形成了一种core-shell结构。关于表面净磁矩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认识:一是由于表面效应和小尺寸的影响,出现了未抵消自旋;二是小尺寸情况下,尖晶石结构转变为反尖晶石结构,Co2+和Co3+位置的变化影响了离子磁矩。对core-shell结构中壳层属性的认识,众说纷纭,弱铁磁性、稀释反铁磁、自旋玻璃态等,但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  本论文研究了平均直径为7nm的单晶Co3O4纳米线的磁性。纳米线的暴露面是满布Co3+的(111)面,M-T(ZFC/FC)测量显示,样品出现了56K(内部反铁磁的奈尔温度)和73K(外壳层的磁有序温度)两个转变温度,均高于块材的40K,与他人类似研究结果相比,有关联,但有较大不同。我们的分析指出,这个现象可能是由表面Co3+对称性的破坏和近邻效应引起的,与Benitez,M.J.小组的实验现象和机理分析有所所不同。ZFC/FC条件下的M-H测量结果显示,样品存在交换偏置现象和界面自旋钉扎效应,分析认为,外壳层有较大的净磁矩,磁性质不同于内部的反铁磁性,这种core-shell结构中,shell和core的界面处,自旋间的耦合作用引起了交换偏置和自旋钉扎,表现为FC下的磁滞回线较ZFC的出现沿x负方向和y正方向的位移。以往的实验中,两种现象并不总是同时出现,有人通过分析,提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但还没有从实验中得到相关结论。我们的实验发现,交换偏置和界面钉扎自旋占总净自旋的比例间存在一正比例关系,HE(HFC)=aMpin(HFC)。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反铁磁纳米材料的磁特性和交换偏置的微观机制。
其他文献
小朋友,你有没有听妈妈讲过田螺姑娘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啊,很早很早就有了……晋安帝时,福建侯官这个地方有一个叫谢端的男子,他很早就父母双亡,也没有亲戚,邻居们把他抚养长
由于宇宙线中的μ子在不同物质当中偏转角度分布不同,由此原理可搭建宇宙线成像系统对高Z物质进行成像。搭建宇宙线成像系统,需要研制大面积、高效率、高位置分辨的探测器,以
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观测角度来看,宇宙学微扰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认为,宇宙学微扰是由暴涨前的量子扰动起源的。量子扰动经过暴涨被推到Hubble视界之外并形成原初密
近年来,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大量系统表现出反常输运和非标准统计行为,Lévy飞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由于存在大的跳跃,Lévy飞行不同于一般的布朗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石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将两者有机的统一在一个可行的量子引力理论中一直都是理论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圈量子引力理论作为一个可能的量子引力
2014年,研究者从三维的层状黑磷中成功地剥离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黑磷烯。黑磷烯因其独特的带隙特征和高载流子迁移率,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兴趣。众多研究表明,黑磷烯的电子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TiO2材料拥有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环境友好且成本低廉,在降解环境污染物和太阳能光电转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和乐修正的圈量子宇宙扰动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全息凝聚态物理,包括外尔修正全息超导体和零基态熵全息费米系统。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们首先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是一种电磁场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耦合的集体振荡,存在于金属/介质的界面处,其场强随离开界面的距离增大而指数衰减。由于其隐失
本篇文章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简单介绍圈量子引力(LQG)和圈量子宇宙学(LQC)。  第二章介绍了圈量子宇宙学中和乐(holonomy)修正下ū方案的内容,得到了和乐修正下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