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anslation of Teahouse from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el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戏剧中的人物对话是交际性对话,其语言的特征决定了戏剧的翻译标准不同于诗歌、小说等其它文体的翻译标准。戏剧翻译使得某戏剧作品从一国舞台搬到另一国舞台上,而能否让目标语观众获得与源语观众同等的观感对戏剧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理解和使用的学科。语用分析与戏剧翻译有着天然的切合点,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戏剧翻译无疑为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会话含义作为理论框架,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试探性地分析了戏剧语言中的会话含义,即违反合作原则(量准则、质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的翻译和遵守礼貌原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的翻译。戏剧以对话为主要形式,如何等效传递舞台语言的会话含义是戏剧翻译的关键。目标语文本中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对于再现人物的会话含义,展现戏剧的魅力,从而让目标语观众获得与源语观众尽可能等效的感受至关重要。因此,目标语文本中能否达到语用等效是会话含义翻译的关键。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及英若诚的英文译本是本文的语料来源。通过研究戏剧《茶馆》英译本中会话含义的翻译,本文期望能对译者有所启示:尽管戏剧翻译中无法实现完全对等的会话含义传递,只要译文能够将会话含义较完整的传达给观众,最大限度地达到话剧中会话含义翻译的语用等效,就应该被认为是合适的译文。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恩斯特·扬德晚期的一首具体诗《晨颂,8.9.1977》进行阐释,鉴于目前具体诗在国内的知名度较低,本文第一部分就从诗歌理论和历史的角度简要介绍了
本篇论文主要从坡的几篇文学评论和精心挑选的三篇短篇小说为起点,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形势,详细分析了他的作品中存在的蓄奴主义情结。  本篇论文的大致结构如下: 
多丽丝·莱辛(1919—)是当今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沃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
翻译牵涉到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一篇好的译作理应能够传达原文包含的所有信息。但事实上,由于每种语言及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在翻译过程中,部分信息会不可避免地丧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