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渡达实质正义?——一项基于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考察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leard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正义的话题可谓经久不衰,中西古籍均有大量论及正义的文字。在当代正义更是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大作《正义论》的问世而成为学界不可回避的日常话题。本文以对人之存在的深入理解,对人之在世存在处境的细致把捉为起点,借助于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考察,细心领会他对于实质正义诉求的凸显和形式正义进路的选择之精致考量,通过对罗尔斯文献及其相关的批判性研究成果的阅读,在高度认同与赞赏罗尔斯彰显平等主义风尚的实质正义诉求的同时,也对其所选择形式正义进路能否达成其实质正义之诉求,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由衷肯定罗尔斯形式正义进路之精细高明的同时,认为他的进路也是不完备的,至少存在几处致命伤。罗尔斯的进路只强调了社会组织方式上的合作形态,而忽视了竞争的并存;过分突出了制度因素在正义实践中的作用,主张正当对于善的优先性,为社会规范找到了合法性的根基,却没有看到正当也是一种善,从而忽略了人在正义实践,包括正义制度的构建与执行中的能动性,尤其是美德因素的作用;没有充分考虑由差别原则引起的对政府作用的过分依赖所带来的可能威胁,和弱者导向的资源分配导向对社会活力的伤害,对人之惰性的引诱。因此,我们在全面了解了罗尔斯进路的优缺点之后,经过“反思的平衡”,进行了更周全的理性思考和更合宜的路径选择,并最终将这样的思考与选择引入中国语境,以求益助于本社会的正义实践,尽可能形成能够抵挡,流布于市场化中国之功利主义潮涌的堤坝,以更加完美的进路,使中国社会变得越来越公平正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从概念界定、成因解析及控制举措等三方面对科研越轨行为做出了较为充分的探讨。首先,运用社会学理论重新界定了科研越轨行为,对其表现形式及功能障碍进行了阐述。其次,回顾
人类社会性别分工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紧密联系的。每一种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必然的历史与社会根源。社会性别分工也是与当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文化的发展相呼应的。 人类社会的性别分工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虽然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但在长达数千年的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双重影响下,传统的性别文化因循传承和复制着因生理差异而形成的千古不变的训条,导致传统性别制
本文从教育道德效益命题的确立着手,通过对教育道德效益的一般分析,揭示了教育道德效益的概念、结构及其评价标准。以此为理论基轴,对我国当前教育道德效益的现状进行了理性
监测海岸线的变化是海岸带管理、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带演变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遥感技术凭借其高时效、大范围、低成本等特点正逐渐成为监测海岸线变化的重要手段。以秦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詹姆斯·奥康纳从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开始的,将自然和文化引入到历史唯物主义中,从而构建起来的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三位一体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魏晋为历史上少有之乱世,奸臣当道,宦官弄权,使得民不聊生,战乱频繁,人之生命朝不保夕,儒家礼教开始走向衰落。作为怀有历史责任感的士人,纷纷站出来,一边批判腐朽的儒家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