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TDOA的超宽带室内定位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bb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冲无线电超宽带是一项新兴的短距离无线技术,与传统无线技术有着显著的区别,在短距离无线通信、精确测距定位和探测成像领域都有着广阔的用途,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到达时间差估计的超宽带室内定位技术,针对标准到达时间差方法锚节点同步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并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现有基于到达时间估计的超宽带定位技术,包括:基于到达时间估计的定位方法,基于到达时间和估计以及基于到达时间差估计的定位方法,指出了标准到达时间差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其次,针对标准到达时间差方法锚节点同步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并且推导出了定位误差的理论下限,作为性能分析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较标准到达时间差方法牺牲了2dB的性能,但是避开了锚节点时钟精确同步的需求,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最后,对基于改进到达时间差方法的定位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时钟漂移和锚节点配置对改进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的影响。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结果总结出了制约超宽带定位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锚节点配置在最优几何结构时分布半径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证明了存在一个半径使定位性能最优,并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给出了锚节点分布的最优半径与定位区域半径的闭合表达式,可以作为实际超宽带定位系统设计时的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新的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对频谱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频谱成为稀缺的资源。然而,当前的固定频谱分配政策造成对频谱资源的低效利用,已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发展的瓶颈。近年来
学位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主要特点以及关键技术做的简单介绍,进一步说明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以及安全方面的研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LDPC码)是一种可以由稀疏矩阵或二分图来描述的线性分组码。其具有描述简单、在迭代译码算法下具有接近香农极限的性能以及译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是传感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唯一接口,它将传感器网络的监测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上,并向传感器节点发布用户的监测任务。本文侧重于汇聚节点与传感器节点
卫星导航系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实时、连续导航定位的高精度导航系统。为了满足系统抗干扰、可扩展和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卫星导航系统相继提出或使用了新一代信号。相应的
本课题来源于工厂实际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水分检测和控制,然而目前使用的水分检测方法和设备耗时较长,不能及时有效地指导生产,因此需要一套既能达到检测精度又
脑机接口技术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交流关系的技术,是现代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该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帮助身体某些器官或组织有缺陷的人,实现大脑对外部设
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更可靠的、频谱效率更有效的传输技术,以达到更高的传输速率。目前提出的改善频谱效率的方法包括多天线技术、协作网络、自适应调制与编码以及跨层设计
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CoMP)是实现IMT-Advanced(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多小区协作系统中,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