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砂地枸杞土壤水分蒸散模拟及氮、钾消耗过程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研究以压砂地枸杞作为研究对象,在宁夏中卫香山镇开展大田试验,建立了适合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枸杞的蒸散模型,研究了压砂地枸杞氮、钾消耗过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枸杞全生育期内,作物耗水量先增大后降低,盛果期耗水量最大,为100.98mm,日均耗水量5.49mm。耗水量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在灌水定额150m3/hm2、225m3/hm2、300m3/hm2三个水平下,“宁杞9号”和“宁杞5号”耗水量分别为321.8mm、381mm、453.2mm和 348.1mm、414.6mm、496.3mm。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处理W1和W4最高,为0.76kg/m3和0.85kg/m3,W1较处理W3高27.56%,而较处理W2高3.87%,W4较处理W6高23.54%,而较处理W5高4.37%。从产量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两方面同时来看,处理W2和W5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同一个品种比较下灌水定额为225m3/hm2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4.81kg/mm·hm2,灌水定额为225m3/hm2的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其它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性显著,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达到了最优。(2)压砂地枸杞叶绿素、生长指标、光合作用与灌水定额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均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综合全生育期枸杞生长指标,光合特性、产量、品质等指标,灌水定额为225m3/hm2处理下各项指标参数表现最优。(3)温度法Hargreaves-Samani模型以及辐射法Priestley-Taylor模型计算得到的潜在蒸散量ET0值的变化趋势与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到的标准潜在蒸散量ET0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枸杞生育期内先升高再下降,6、7月份(初次果实膨大期、盛果期)ET0最大,8月份(秋果期)ET0开始下降,P-M模型计算的整个生育期内的ET0为793.5mm,日均ET0为4.31mm。修正前,P-T模型、H-S模型与P-M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82和0.659,需要对两种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R2分别变为0.919、0.826,P-T模型与P-M模型拟合程度较高,经检验,修正后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效率系数三者分别达到了 0.41 mm/d、1.27%、0.887,Priestley-Taylor模型修正后计算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枸杞种植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潜在蒸散量ET0与作物耗水量变化趋势一致,盛果期>初次果实膨大期>盛花期>萌芽期>秋果期>落叶期,萌芽期开始逐渐增大,萌芽期ET0与耗水量日均值分别为5.3mm和1.49mm,盛花期ET0与耗水量日均值分别为5.45mm和3.31mm,初次果实膨大期ET0与耗水量日均值分别为6.22mm和4.81mm,盛果期达到最大值,ET0与耗水量日均值分别为6.79mm和5.49mm,秋果期开始降低,ET0与耗水量日均值分别为4.67mm和3.12mm,落叶期达到最低,ET0与耗水量日均值分别为2.28mm和1.15mm。可以看出,盛果期是枸杞生长过程中需要补水的关键时期。(4)氮、钾的消耗趋势大体一致,在枸杞生育期内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盛果期消耗量达到最大值,不同氮、钾肥施量处理对枸杞氮素消耗的影响显著。全生育期各处理的耗氮量为0.285 g/kg。各个生育期中,萌芽期-盛花期氮素消耗较小,在这个生育期氮素消耗量为0.038g/kg,占全生育期氮素消耗量的13.3%;初次果实膨大期氮素消耗量为0.070g/kg,占全生育期氮素消耗量的24.5%;盛果期消耗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个生育期氮素消耗量为0.098g/kg,占全生育期氮素消耗量的34.4%;在秋果期氮素消耗量为0.064g/kg,占全生育期氮素消耗量的22.5%;落叶期氮素的消耗已经变的很小,在落叶期氮素消耗量为0.015g/kg,占全生育期氮素消耗量的5.3%。全生育期的耗钾量为0.341 g/kg。各个生育期中,萌芽期-盛花期钾素消耗较小,在这个生育期钾素消耗量为0.045g/kg,占全生育期钾素消耗量的13.2%;初次果实膨大期钾素消耗量为0.093g/kg,占全生育期钾素消耗量的27.3%;盛果期消耗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个生育期钾素消耗量为0.106g/kg,占全生育期钾素消耗量的31.1%;秋果期钾素消耗量为0.079g/kg,占全生育期钾素消耗量的23.2%;落叶期钾素消耗量为0.018g/kg,占全生育期钾素消耗量的5.2%。(5)压砂地枸杞的叶绿素、光合指标、生长指标、产量以及品质与氮、钾肥施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枸杞多糖、黄酮、β-胡萝卜素含量随着氮、钾肥施量的增加而增加,甜菜碱含量随着氮、钾肥施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产量随着氮、钾肥施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全生育期氮肥施量2400kg/hm2,钾肥施量1800kg/hm2的施肥处理是适合枸杞生长的最优施肥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首次通过物性学测试手段探明不同种类、不同条件下家禽肠道食糜的流变特性,从流变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以找出肠道是食糜流变性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饲料加工和动物营养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基本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分三部分:(1)不同日龄的肉鸡、蛋鸡和肉鸭肠道食糜流变特性比较研究选择不同日龄的肉鸭、肉鸡和蛋鸡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肠段的食糜进行流变特性研究。其目的是找出不同种类的家禽,不同肠段食糜的流变特
在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中,人造光源几乎无所不在。半导体光源因其光效高、光谱可调、寿命长等优点,被认为是有巨大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第四代光源。迄今为止,其不仅于照明领域获得
宁夏荒漠草原是我国沙漠化严重发生地区之一,为了恢复植被和遏制草地沙化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大面积人工灌木林的种植。柠条、沙柳是宁夏荒漠草原典型人工固沙林,但随着早期引种人工林出现了枝叶变黄、生长势衰弱、病虫害发生等衰退现象,迫切需要荒漠草原人工灌木林生长特征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研究。本文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柠条人工林和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地植被生长特点将样地设置为柠条沙柳混交林样地,柠条
古建筑木结构是古代先人们遗留给后世的富有其时代文化特征的珍贵资源,具有极高的社会与历史价值。古建筑木结构历经了千年沧桑岁月,见证了中华时代变迁,难以避免得会发生材料老化与结构腐朽,累积损伤与变形,并且此种情况会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恶化,故而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两柱一枋组成的木构架在古建筑木结构中起到重要的受力与传力作用,其上承屋顶与铺作荷载,下与地基相接,榫卯节点耗能减震,柱脚
爆轰波的发展对未来推进技术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环形管道中爆轰波的传播特性与机理是旋转爆轰发动机研究的基础。环形管道中,由于通道几何结构的影响,爆轰波的传播机理相比直管道中更加复杂多变。本文对环形管道中爆轰波的各种特性进行了实验与数值研究。实验采用烟迹技术与高速摄影技术来获得爆轰波三波点轨迹形成的胞格结构与火焰传播时序图,数值计算采用WENO格式与龙格库塔法来求解欧拉方程。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
由材料老化、环境侵蚀、荷载长期效应、地震等极端荷载所引起的建筑结构损伤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潜在威胁。为了了解真实服役结构的安全,世界各地的学者相继开
光伏电源凭借其污染少、可持续性强的优点,成为未来新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光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将会使传统配电网由简单的单侧供电电源、辐射性网络变成复杂的多电源网状结构,容易引起短路故障、电压不稳、电能质量降低等问题,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灵敏度。合理优化配置光伏电源的并网位置和上网容量能够降低配电网损耗,提高电能质量,对配电网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对光伏电源接入影响解决方
湖羊是世界著名的绵羊品种,不仅繁殖性能优势突出,而且肉骨比高,肉质细嫩、多汁,深受大众喜爱。然而,由于市场对湖羊开发利用的不足、湖羊个体生长发育速度较慢以及盲目建立杂交体系等问题,不断制约湖羊肉质性状的开发利用。因此,科学地开展湖羊肉质性状调控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已经发现,YAP1基因作为Hippo通道中的主效基因,在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多
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目标,按照“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思路,江苏省于2017年率先出台了省级生态园林城市考核细则,并提出到2020年30%的县(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就包括地理实践力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国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仍是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土壤作为新增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