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甄嬛传》的播出,拉开了国产“大女主”电视剧的序幕,以女性叙事为主的类型电视剧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此后,在《武媚娘传奇》《花千骨》《翻译官》《那年花开月正圆》《延禧攻略》等一系列以女性叙事为主,表现女性主义的热播“大女主”电视剧的带动和发展下,国产“大女主”电视剧的类型发展日渐成熟。“大女主”电视剧的热播体现出了观众的逐渐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但是“大女主”电视剧的相关研究较少,类型界定模糊,叙事结构、背后的文化内涵等相关研究寥寥无几,因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大女主”电视剧的创作类型:引言部分包括课题的来源,国产“大女主”相关的学术资料的整理,以及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讨论国产“大女主”电视剧类型的发展现状问题。首先,从播出时间、剧本来源、子类型、收视率、网络点击率、豆瓣评分等方面,对2012至2018年这六年间播出的95部“大女主”电视剧进行梳理,总结“大女主”电视剧各种题材类型的勃兴历史和发展情况;其次在类型学理论的指导下,整理相关学术资料,给定一个“大女主”电视剧的界定范围,并将“成长”与“大”这两个要素作为把握该类型的范式核心。第二章,结合类型学中表层语法结构的原理,将国内“大女主”电视剧进一步细分为四大子类型进行拓展讨论。这四大子类型分别是:“灰姑娘+白马王子”模式下的梦幻言情“大女主”剧;表现“女性对事业的追求”的职场商战“大女主”剧;讲述中国社会关系下“家长里短”的家庭伦理“大女主”剧;最后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催生的独有的“大女主”题材类型,包括宫斗宅斗剧、农村苦情“大女主”剧和战争军旅“大女主”剧。第三章结合类型学中深层语义结构的原理,提炼国产“大女主”电视剧叙事结构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蕴,具体包括:一是讨论“大女主”的强大属性的不同程度;二是分析“大女主”在其成长之路上接收到的来自同性的互相帮助和来自男权文化的同情施舍,以及在男权文化背景下各方竞争中的争斗和戕害;三是“大女主”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受的挫折试炼以及只有认识到自我的价值才是“大女主”最终的成长归宿;四是讨论“大女主”的最本质对手——男权文化(符号)。第四章则分析国产“大女主”电视剧类型所揭示的女性在当下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困境,包含“爱情”和“事业”的选择;职场中的艰难处境;以及女性思想在男权文化影响下的乌托邦式的自我逃离和阉割。第五章主要总结“大女主”电视剧的类型创作症结所在,分析其剧本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因素对“大女主”电视剧发展的影响。并且基于以上问题,对“大女主”电视剧的创作发展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