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卷(2017-2020)考察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近代史”试题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44623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史》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对象。对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知识体系的考查方式与重要内容做对比分析,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及高考生的考前复习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对2017年新课标改革以来中国近代史方面的试题做了统计与分析,就题型而言,主要集中在选择题与论述题方面,其中选择题分值与考查内容趋于固定,而论述题的考查范围多集中于清末民初的历史事件,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的内容涉及较少。另外,近年来,论述题增加了小论文式的考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逻辑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成为高考重点考查对象。就试题的考查重点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而言,试题体现了新课标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对重点知识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就试题的内容而言,高考题的题干部分是出题人经过审慎考虑后拟定的,也是我们研究高考试题最重要的依据。高考中关于中国近代史部分的题量相对稳定,对史料的选择类型很丰富,并且注重依托史料创设新情景来考查学生的能力。教师应根据高考命题的侧重点,适时调整教学观念和方式,在教学中首先应按照新课标对于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知识的相关要求来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对中国近代史部分基础概念的讲解,为学生夯实基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要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学生研读史料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总结答题规律,训练答题技巧,帮助学生科学高效备考。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二次备课因其特有的功能和价值受到广大一线历史教师的喜爱和推崇。二次备课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方式,“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备课模式更加符合新课改的需要。二次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增强教案的实用性、针对性,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二次备课的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
学位
农村初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国家教育人才的培养及教育全民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校受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导致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满堂灌、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占据着整个教学过程,很多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仍旧围绕着历史教材、学科目标为中心,对于国
学位
初中历史社团是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学生基于共同的历史学习兴趣,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而成的学生团体。其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开封市初中历史社团活动在部分学校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是还有些学校社团建设并不成熟。本文以开封市各初中学校历史教师代表和部分学校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初步了解本市历史社团数量、类型、活动频次等基本情况,随后分析出
学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高中历史教学将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置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历史教学,尤其是历史课堂。而教学的有效性又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关联。阅读是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前提条件。阅读的过程,也可
学位
高一阶段历史学习作为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阶段,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历史学习问题以及相适用的教育策略则直接影响这一阶段的教育质量。高一学生历史学情以“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从历史学习观、历史学习态度与投入、历史学习的自我管理、历史学习方法、历史考试答题技巧、历史学习风格、历史学习需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八个维度对学生的
学位
历史是一门记录和解释人类活动进程的综合性学科。简单地说,历史所记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历史所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生活,以古鉴今将先辈的生活智慧与技能传承下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程的地位在逐渐上升,对历史课程改革的讨论与研究也变得炙手可热,专家学者从不同方向探索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创新教育
学位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题教学作为一种能够较大程度提升历史学习效应的教学方式,是顺应课程改革、践行课程标准的有效形式,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考前复习阶段,使用专题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系统化知识网络的构建、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伴随着历史
学位
随着教育部明确核心素养体系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较思维是历史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将比较思维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史料、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教师如何通过比较思维,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以及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
学位
民国时期是历史教科书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对当代历史教育有传承与借鉴之意。由叶蠖生主笔的《中国历史课本》最先在陕甘宁边区根据地以讲义的形式被传播使用,而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经人民教育出版社改编并出版,成为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课本》以唯物史观认识和解读中国历史,并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指导编写通俗讲义供边区中学生使用,内容有特色且具有价值。纵使时代不一,但历史教科书延续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因
学位
吕思勉先生是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他身处中国发生剧变的时代,在动荡年代里毅然投身于治史研究和历史教育中,走上著书从教的爱国之路,希望通过历史教育唤醒民众爱国情怀。吕思勉一生笔耕不辍,不仅涉猎领域广泛,学问通古博今,而且也编写了多本历史教科书,为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白话本国史》就是其中之一,此书一经出版就广受师生欢迎,影响深远,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受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