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教科书对当代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以叶蠖生《中国历史课本》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是历史教科书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对当代历史教育有传承与借鉴之意。由叶蠖生主笔的《中国历史课本》最先在陕甘宁边区根据地以讲义的形式被传播使用,而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经人民教育出版社改编并出版,成为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课本》以唯物史观认识和解读中国历史,并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指导编写通俗讲义供边区中学生使用,内容有特色且具有价值。纵使时代不一,但历史教科书延续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因此民国历史教科书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为探究《中国历史课本》对当代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首先,围绕叶蠖生生平及历史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分析《中国历史课本》的编写背景,以便能够正确科学地使用书中内容。在研究过程中,还对该书的编撰特点、推广使用以及历史局限进行总结。接着,结合时代特点,研究从《中国历史课本》到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演变,分别从整体框架、内容选取、陈述方式以及教育思想方面入手,大致了解教科书的演变。最后,专门研究《中国历史课本》对当代历史教学的价值,并就民国历史教科书对当代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进行了介绍。教学的实施者是历史教师,因此教学设计及时与师生访谈来检验民国历史教科书当代的价值。通过一系列理论研究,只选取了教学管理者与教学实施者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为更好检验研究成果,通过具体与实践研究,结合时代特点,可仔细挖掘该书对当代的历史教学价值。虽年代不一,但若经初中历史教师仔细推敲,部分内容仍可为当代历史课堂使用,使用这部分内容也能帮助学生接触到科学、全面的历史资源,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因此,研究民国历史教科书能使当代初中历史教师对当代历史教学进行深刻反思。
其他文献
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新时代下,高中历史任务教学需进行日新月著的适应性变化。高中历史任务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表现出任务核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目标明确、重点培养自主协作学习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特点,并分为创设教学情景、制定学习任务、自主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四个基本环节,形成环环相扣,脉脉相通的有机整体。以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为工具,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研,明晰任务教学
学位
考试具有指导教学实践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功能,不但能影响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而且能反映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结果。自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中考历史逐步采用了开卷考试的考查形式,即允许学生把课本等资料带进考场。这种考试方式意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减少历史教师教学的压力,是素质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表现之一。它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迎合了现代教育方式的变迁,已经逐步成为历史教育发展的
学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二次备课因其特有的功能和价值受到广大一线历史教师的喜爱和推崇。二次备课改变了传统的备课方式,“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备课模式更加符合新课改的需要。二次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增强教案的实用性、针对性,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二次备课的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
学位
农村初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国家教育人才的培养及教育全民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校受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导致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满堂灌、一言堂”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占据着整个教学过程,很多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仍旧围绕着历史教材、学科目标为中心,对于国
学位
初中历史社团是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学生基于共同的历史学习兴趣,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而成的学生团体。其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开封市初中历史社团活动在部分学校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是还有些学校社团建设并不成熟。本文以开封市各初中学校历史教师代表和部分学校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初步了解本市历史社团数量、类型、活动频次等基本情况,随后分析出
学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高中历史教学将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置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历史教学,尤其是历史课堂。而教学的有效性又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关联。阅读是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前提条件。阅读的过程,也可
学位
高一阶段历史学习作为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阶段,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历史学习问题以及相适用的教育策略则直接影响这一阶段的教育质量。高一学生历史学情以“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从历史学习观、历史学习态度与投入、历史学习的自我管理、历史学习方法、历史考试答题技巧、历史学习风格、历史学习需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八个维度对学生的
学位
历史是一门记录和解释人类活动进程的综合性学科。简单地说,历史所记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历史所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生活,以古鉴今将先辈的生活智慧与技能传承下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程的地位在逐渐上升,对历史课程改革的讨论与研究也变得炙手可热,专家学者从不同方向探索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创新教育
学位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题教学作为一种能够较大程度提升历史学习效应的教学方式,是顺应课程改革、践行课程标准的有效形式,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考前复习阶段,使用专题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系统化知识网络的构建、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伴随着历史
学位
随着教育部明确核心素养体系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较思维是历史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将比较思维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史料、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历史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教师如何通过比较思维,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以及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