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勒斯两部小说中两个青春期少女追求自由问题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an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对青春期少女的描写,由于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以《心是孤独的猎手》和《婚礼的成员》两部作品作为研究文本,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米克和弗兰淇为研究对象,运用弗洛姆关于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结合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他者”地位的观点,从自由和爱的角度分析两位青春期少女在走向独立和成熟的过程中作为“他者”的形象是如何在孤独中不断挣扎,寻求自由和自我真实身份,最终以失去自我的代价成长为南方淑女的过程,并探讨了两位女主人公追寻梦想和爱最终失败的深层原因。通过对麦卡勒斯生平的分析得出米克和弗兰淇深受麦卡勒斯童年孤僻性格的影响,她们身上有着和麦卡勒斯一样强烈的男性气质并对爱有着执着的追求。她们离经叛道的行为在传统的南方父权文化下显得格格不入,深受孤独压抑之苦。为了摆脱这种孤独,她们采取了各种方式来实现自我身份。或向社会权威妥协,开始尝试向女性气质转变,或通过音乐和写作来排遣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或尝试与他人建立一种亲密的“我的我们”的关系来寻找归属感,成为世界的一员。但是由于女性身份的限制和爱的能力的缺乏,在追寻自由与臣服社会权威的挣扎中,米克和弗兰淇最终梦想破灭,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男性气质,成为标准的南方淑女。通过对米克和弗兰淇这两位青春期少女的分析得出结论,在南方父权文化体系下,叛逆的青春期少女无论如何挣扎,都难以对抗强大的社会无形权威,最终只能以社会和他人期待的样子走向平庸。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引进自外国的影视作品日益增加。通过欣赏外国的影视作品,不但可以促进各国文化交流,而且可以了解他国文化。但是,国内能够直接观赏外国影视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作品以黑人女性为写作主题,深刻揭示了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对黑人女性造成的物质和精神创伤。莫里森也因此成为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翻译学跳出了纯语言学的樊篱,置身于文化、社会、历史的宏观语境,由此拓展了研究视野。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1992)认为,译者所处的社会历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国际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广告作为一种跨国营销手段必不可少,广告的翻译也就尤为重要。广告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广告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这就需要行之
米兰昆德拉的名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通过四位小说人物的不同人生选择以及所造成的人生结局,一方面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终极悖论,一方面又探索了此背景下的人类可能性。本文以
比较句作为各地语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句型,一直都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考究的对象是汉语当中的比较句式。它们主要遵从这样一种结构,即:比较项+比较标记+被比较项+
作为图式理论的一部分,文化图式是指人们用于感知世界上各种文化现象并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文化的背景知识结构。随着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发展,把文化图式理论用于翻译研究,不仅能
词汇是语言习得的基础。词汇教学也一直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Lewis在1993年提出的词汇法得到外语教师和学习者的广泛认同。词汇法的观点认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