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弹性成像技术面积比值法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量化值(面积比)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探讨弹性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对75例门诊患者颈动脉行常规超声检查,检测其斑块部位、数量、大小及回声强度,切换至弹性成像模式进行实时观察斑块,图像显示清晰且QF达到60及以上时冻结图像,分别勾画斑块在二维图和弹性图的区域,勾画三次,取平均值,仪器分别自动测出所勾画的面积,并计算弹性比值(面积比=弹性图面积/二维图面积,即A2/A1)。在上述研究结果分析基础上,采用常规超声检查45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首先确定有无斑块及斑块部位、大小及回声强度,超声确定斑块后,切换至弹性成像模式进行实时观察斑块,用同样方法计算斑块弹性比值(面积比=弹性图面积/二维图面积,即A2/A1)。结果在75例门诊患者中,二维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共计52处,76.92%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40/52),其中低回声斑块35处,高回声斑块11处,不均质回声斑块8处;弹性成像检出46处斑块,检出率为88.4%(46/52);低回声斑块、不均质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二维与弹性成像面积比值依次增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P<0.05),余两两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45例脑梗死患者结果,其中12例无斑块,余33例常规超声检测到35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低回声斑块4处、等回声斑块5处、高回声斑块11处,不均质回声斑块15处;低回声斑块、不均质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弹性比值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5);低回声和不均质回声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15, P>0.05),等回声和不均质回声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763,P<0.05),余两两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颈动脉斑块硬度,不同组织声学特性的斑块面积比值不同,可以作为斑块稳定性判断的较好指标,对临床缺血性脑病的预防和诊治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