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隶属于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资助课题“电网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20101402120004),是针对非线性装置在电网中产生的谐波污染问题提出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是一种新型的谐波治理和补偿无功功率的装置,具有动态补偿谐波及无功功率、动态响应速度快、稳态补偿精度高、补偿方式灵活、抗干扰性能好等优势,对于改善电能质量、解决谐波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治理谐波、改善电能质量为研究目的,设计了基于LC滤波器的三相三线制并联型APF的部分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研究内容如下:对电能质量进行分析,介绍了电能质量的国家标准和谐波治理的常用方式,分析了三相三线制并联型APF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在控制方法上,采用了基于单位功率因数的谐波检测方法,实现对谐波电流的实时跟踪,检测精度高、实时性好;在电流跟踪上,优化了传统SVPWM(电压空间矢量)算法,设计了计算量小、动态响应好的基于60°坐标系下SVPWM算法。对直流侧电压控制上,采用PI调节器,实现对电压平衡的调节。为进一步降低APF容量,在并网侧设计了滤除7次谐波的串联单调谐LC滤波器。根据控制方法,确定了APF主电路以及LC滤波器的参数,建立了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仿真模型,谐波电流总畸变率由30.61%降到6.05%,结果表明基于60°坐标系下SVPWM算法对谐波的抑制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对比了负载突变谐波电流波形,60°坐标系下SVPWM算法比传统SVPWM算法响应快、动态性能好。LC滤波器的加入使电流总畸变率由6.05%降低到4.32%,APF两端电压明显降低,提高了装置容量。完善了实验平台,设计部分硬件电路,包括基于60°坐标系下SVPWM算法的控制电路,LC滤波器以及相应的保护电路。完成了软件的编写,主要包括初始化程序、主程序、谐波检测与控制程序三部分。最后在搭建的软硬件平台进行实验调试,谐波电流总畸变率由42.1%降到6.05%,结果表明所选择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电网中的谐波含量,对低次谐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