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纤维增强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由于良好的建筑功能而得到广泛的工程应用。但是在八度区工程应用中,由于异形柱截面薄弱导致抗震性能较差,从而限制了其结构高度。本文针对异形柱框架结构首层柱底和节点薄弱现象,以聚丙烯纤维进行局部增强,完成聚丙烯纤维局部增强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纤维在改善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上的增强作用,为聚丙烯纤维在异形柱结构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具体研究工作如下:以实际工程中八度区六层异形柱住宅为背景,取其中一榀框架的1/3模型,对其一、二层节点和柱脚进行局部聚丙烯纤维加固,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试验研究。从试验框架的破坏现象、出铰机制、承载能力和延性、滞回特性以及耗能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试验框架属于梁铰破坏,其初始刚度较大,承载能力较高;最终破坏时,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其抗震性能良好。将局部聚丙烯纤维增强异形柱框架与普通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的拟静力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纤维在改善异形柱框架薄弱部位进而对于整个异形柱框架的增强效果。研究表明,聚丙烯纤维对于异形柱框架开裂、承载能力、滞回特性、延性和耗能等抗震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和改善,纤维可以改善异形柱薄弱部位,其增强效果明显。采用大型设计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对普通异形柱框架和局部纤维增强异形柱框架建模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进一步研究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对试验进行辅助分析。在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基于性态(性能)的设计思想,采用能力谱方法确定性能点,对局部纤维增强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纤维增强异形柱框架在多遇地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形柱结构的工程设计建议。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了适应工程建设的需求,桩锚支护结构开始在工程中初步得到应用,并逐步得到发展。因该支护形式具有成本低、施工易、技术要求低、环境
本文研究的是一种新型的轻钢龙骨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的基本受力单元是桁架,而桁架是由方(矩)形钢管和扣件连接件通过自攻螺钉连接而成。由于具有重量轻、标准化程度高、
门式刚架结构在我国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但由于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和完善,特别是目前对该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相关
近年来,具有高位、远程、高速特点的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发生频繁。在滑坡发生的过程中,滑体高速碰撞解体后沿沟谷形成碎屑流。当滑坡-碎屑流前方存在水体时,滑体高速入水,激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年总能耗的30%左右,且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建筑能耗比例仍在增加。同时,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然通风是一种传统技术,它的优点在于既
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目前,国内外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用RPC材料代替传统的混凝土进行结构设计,可以使结构轻型
耗能减震技术是建筑结构抗震发展的新趋势,利用摩擦阻尼器进行结构减震控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控制方法,它制作加工方便,耗能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减小耗能结构的振动响应,切实有
学位
学位
碳纤维布(CFRP)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由于其具有耐腐蚀、施工简便快速、几乎不改变加固结构外形以及加固效率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