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同传指用同传模式在电视直播中将源语转化为目标语的过程。与一般会议同传相比,其工作强度高、精力分配难度大、受众广。而辩论会的发言人辩论激烈,对话争锋相对,对电视同传译员的精力分配要求更高,译员常有失误。因此,研究辩论会电视同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第二场电视辩论会同传为研究对象,选取台湾中视新闻和美国之音两个现场同传视频为研究语料,视频材料为研究对象,两个同传视频译员声音转写后的文字资料分别约为两万字,中视新闻及美国之音译员口音分别倾向台湾、大陆。通过对比两个视频同传版本,用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分析工具,以描写和对比为研究方法,分析了译员现场同传表现,指出电视同传中失误现象及成因,探讨电视同传策略。研究发现:(1)辩论针锋相对,发言人语速快信息量大,译员无法跟上说话人思路,造成大量信息遗漏、信息错译、口误等,降低了口译质量。(2)译员接受信息密度大,易出现处理能力需求超负荷。(3)中视新闻口译质量整体强于美国之音卫视。(4)两个电视台的译员在口译输出方面均出现了大量的翻译问题,如错译、漏译等。研究认为:(1)口译失误成因主要有信息输入密集加之译员知识匮乏,认知加工过程复杂,精力分配难度大,信息处理需求超负荷,导致译员翻译过程的漏译、错译、口误等问题。(2)译前短期及长期准备能减少译员听辨与理解及记忆方面的认知负荷,如:事先了解同传材料背景、工作环境及发言人讲话特点;语言预测、非语言预测、延长听说差能减少译员听辨负荷;顺句驱动有助节约短时记忆精力为口译语言表达(输出)环节增加处理精力;省译、上义词代替、翻译简化可减少翻译短时记忆负荷和产出负荷;听辨理解、短时记忆及翻译语言表达所耗时间的合理安排、精力消耗经济原则、善于利用直播间协助有助减少协调环节的精力需求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