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双节段骨搬移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双节段骨搬移治疗28例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的患者资料,男26例,女2例;年龄22~59岁,平均41.3岁,骨缺损长度为6.5~16.8cm,平均10.3cm。软组织缺损面积3.5cm×2cm~18cm×11cm,平均7.5cm×4cm。随访记录骨搬移时间、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搬移区矿化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末次随访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对骨愈合及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纳入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5月,平均35个月。骨搬移时间(60.2±23.2)d(41~136 d),外固定时间(13.4±3.5)月(7.5~20月),外固定指数(1.4±0.2)月/cm(1.1~1.9)月/cm),搬移区矿化时间(10.5±3.2)月(6~16.5月)。其中12例出现钉道感染,9例局部炎症(每日钉道护理后愈合),2例钉周脓性分泌物(静脉注射敏感抗生素后愈合),1例钉道周围骨溶解(更换钉道后愈合)。9例出现接触断端延迟愈合,2例出现轴向偏移,1例出现搬移区矿化不良,1例在拆除外固定架后出现接触断端的再骨折。末次随访ASAMI评分标准结果:骨愈合优17例(61%),良7(25%);可4例(14%),功能结果优15例(53%),良10例(36%),可3例(11%)。结论: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双节段骨搬移可有效减少骨搬移时间、外固定时间及总的治疗时间,从而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