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文献显示,农户分化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国际现象。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的农户兼业率己达50%以上,甚至有些国家和地区达到了80%。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户兼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户也由于兼业程度的不同而相应分化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纯非农户。农户分化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并将在长期内普遍存在。然而,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形成了普遍的小规模兼业经营,这不仅与我国建立现代农业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日益影响影响到广大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如何改变农户小规模兼业的现状,促使农户彻底分化,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如何使农户动态分化与非农化、城镇化相衔接,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如何制定综合的农村发展政策,对于促进区域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乃至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农户分化与非农化、城镇化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分析我国农户分化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归纳总结农户分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农户动态分化的政策和制度因素;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实践模式进行利弊剖析,从而全面合理地提出促进我国农户动态分化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由六章内容构成。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简要的综述,阐明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及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农户分化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本章对农户、农户分化的概念,农户分化的理论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恰氏理论、农户经济行为理性论和地租理论。
第三章,我国农户分化现状及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和资料,以1978年为界对我国农户分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地域性、稳定性和彻底性概括出其三个特征,从两方面分析了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第四章,我国农户分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指出我国农户分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农户兼业层次较低,且不稳定、农户兼业环境严峻和制度约束、与非农化城镇化进程脱节三方面问题,并从农户内、外两大方面对农户分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
第五章,从动力角度阐述了几个典型地区的农户分化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与非农化、城镇化基本同步发展的农户分化、分散工业化情况下的农户分化、城市带动型的农户分化、外资介入型的农户分化、土地征用型的农户分化五种模式,分别结合典型案例对这几种模式的主要内涵和利弊进行了深入剖析。
最后一章,促进我国农户动态分化的政策建议。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城镇化和非农化发展战略、户籍制度创新、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职业教育六个方面来提出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