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于“悲剧”的生命与思想境界——王国维、鲁迅思想、诗学的并置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现代情境下的王国维与鲁迅,以其生命历程所显示的强大张力,塑造了其时知识者的典范形象,作为两种取径各异却归宿相似的生命典范,他们各自影响、规定了后世知识者的人格追求和立身方式;二人又因其思想的立意高远与规模宏大,构筑了中国其时思想、诗学的主要骨架,作为两种近似与反差均同样巨大的思想典范,二者不仅是进入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有效参照,也是中国思想、诗学未来发展可以获取动力的重要资源.王、鲁二人这种生命与思想的典范性,使后人对他们的个案研究,可以获得广泛的意义指涉和解说,而将二者进行"并置"考察,勾勒其相似之点,彰显其相异之处,或许更能明晰中国近现代的思想与诗学脉络.该文以描述王国维、鲁迅二人的思想轨迹(偏重文学思想)为中心,其中又以揭示二人思想、诗学迁变的内在链接为描述重点,兼及思想主体的生命选择,以学术、思想的"天下意识"与"天下观"为切入点,凸显二者的社会、道德承担和思想眼界的超越性,对比二人文学思想之工具论与本体论暨"无用之用"与"善撄人心"、"境界"与"摩罗诗力",解说"悲剧"在二者思想构造中的中心意义,阐发这种臻于至境的美学"悲剧"与二人臻于绝境的生命"悲剧"的同构与互动关系.总之,该文通过某些关键点对二人进行"并置"研究,试图能够深入发掘某些单独研究可能被遮蔽的潜在命题,并试图为中国近现代思想、诗学研究确立较为确定的坐标与方向.
其他文献
鲁迅和汪曾祺这两个生活经历、志趣和性格不同的作家在他们的部分创作中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童年视角,但两者采取此视角的原因,对此视角的运用以及所达到的效果却是全然不同的.
歌颂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歌唱社会主义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给内蒙古人民带来的新生活;歌颂草原建设新成就,歌唱新时代蒙古族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是玛拉沁夫小说主题的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党和国家亦倡导大力发展美育。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大美育”的格局,就必须充分地利用当前社会所提供的种种有利条
论文把文学批评本体定位在建构当代文学批评学的角度上加以研究,并且,将其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进行.这样,就不会使文学批评本体的研究脱离社会文化现实,也不会使文学
该文题目为《从电影的革命到革命的电影》,意在将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历史纳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框架内进行考察.通过对电影创作——包括剧本创作、电影故事和最后的实现方式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