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两大重要课题。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如何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向新型城镇化迈进的关键。大理州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基础、交通条件等因素限制,目前城镇化仍处于较低水平,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依托城镇化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将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大理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演变规律和空间差异展开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分析大理州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的历程、演变阶段和特征。构建大理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以及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再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大理州2003-2012年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子系统发展状况进行解析,研究大理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演变规律;并对2012年大理州各个县市做区域差异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理州城镇化进程与云南省城镇化进程基本保持一致,提升速度显著,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城镇化水平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总体上大理州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低水平阶段。第二,大理州自2003年至2012年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内部各子系统都得到较大提升,但具体发展速度有差异,总体上产业结构的提升速度显著快于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大理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等级经历了从“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良性演进过程。第三,大理州2012年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空间上整体表现为东部稍高西部较低的特征。产业结构则总体呈现出东南高、中部低、西北稍高的分布格局。两者的协调等级区域差异较大,大理市协调度较高,处于优质协调: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祥云县和宾川县协调等级处于勉强协调,其它部分县域协调度等级均为濒临失调和失调。协调等级空间上由东到西呈现高-低-高的分布特征,但总体仍然是东南部协调等级远高于西北部。第四,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针对大理州如何促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统筹大理中心城市与各县的协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滇西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