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家庭经济长期存在的理论研究:从分工发展角度的再思考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ee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家庭经济经过几千年的变迁,如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当前来看,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人多地少,还是地广人稀,农业家庭都以各种方式适应着不同的制度与环境,宣告着农业领域内家庭经济形式的优势。与工业相比,资本主义大生产在农业领域中远远没有取得同样的胜利,家庭经济形式仍然占据着大部分江山。那么,农业生产中存在什么样特殊的规律,家庭经济具有什么样的优势,为什么家庭经济能在农业中长期稳定存在,就是本论文研究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第2章和第3章梳理了传统小农理论对家庭经济关键问题的回答,找到了理论上不足之处。论文认为,传统理论对农业家庭经济的三个关键问题并没有完全很好地回答,其中,第三个问题,即农业与工业生产的区别和农业与工业经营单位的区别,是传统理论的缺口。而对第三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我们找到了农业与工业生产的根本区别的源头,即农业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过程都具有生物性特征。生物性特征的存在,导致农业生产内容不能彻底标准化,也不能对生产流程随意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移动和重组,进而限制了农业分工的水平和范围,因此,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总是落后于其他产业。农业以家庭为经营方式却是适应农业生产中生命规律的最有效组织,农业家庭经济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同时对家庭生产和消费进行决策,因此,要在家庭范围内完成自身的生物性再生产过程,这带来了生产的中断,但另一方面却有可能在危机时期削减消费度过难关,这正是工业与农业组织在经营行为方面的区别。由此得出,农业与工业在生产方面和经营方面的根本区别都源于生物性特征的存在。   顽固存在的生物性特征,对农业家庭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分工水平的发展过程中,分工发展又贯穿于农业家庭的变迁过程中,是解释农业家庭变迁动力和农业家庭不同行为逻辑的恒定因素。农业家庭发展与分工两个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是第4章和5章的主要内容。论文认为,分工的发展由分工的好处(分工经济)与成本(交易费用)之间的权衡决定。农业家庭分工首先发生在农业生产环节,这是生产力低下的原始农业为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一种自觉选择。当生产力逐渐提高,分工的重心由生产环节转向了交换环节,这不但带来了农业经营单位的变化(农业家庭的形成),而且说明了生产环节分工水平受到了农业劳动对象的生物性特征的更多制约,交换领域的交易费用相对较低,分工发展迅速。实证研究也证明了不但在工农之间,即使在不同农业产品生产中,只要生物性特征带来的交易费用不同,分工水平就会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农业领域内的特殊分工条件,带来了小农生产投入行为和参与市场行为的特殊规律。   论文的主要结论是,农业独有的生物性特征的顽固存在使得农业分工发展所面临的交易费用很高且难以降低,资本主义的机器生产不能适应生物性特征的复杂多变的要求,因而,机器不能轻易取代替劳动者,企业不能轻易取代家庭经济,这就是农业领域家庭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
其他文献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
学位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如今对其设计和建设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升.以华翔路等14条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为例,分析了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原则,从
期刊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1-002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1.010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敏捷和高效的状态所采取的最好的教学手段就是激励。现就一些有效的激励手段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老公园或仿古园林普遍存在乔木枝繁叶茂、花灌木色彩单调、地被植物品种稀少等不足,从2005年起上海的公园陆续推出花境,备受追捧.概述了花境的概念及特征,介绍了花境的设计原
期刊
肥胖正在成为一个日趋严重、全球性的、危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WHO认为,肥胖已与艾滋病、吸毒和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社会问题。近年来肥胖现象出现了两种令人担忧的趋势:一是
学位
中国乡镇集体企业之所以吸引学者的眼球,不仅在于它有极高的增长速度,更在于它所具有的乡土特性以及独有的所有制形式,而这正是研究中国转型经济的一个缩影。本研究将基于对
学位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不断提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已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也是高校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