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在诗、画、园林等各种传统文化行为中。本论文通过分析园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及其所起作用,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乾隆对苏州狮子林写仿所建两座园林的创作思维及手法。研究主要对象文园狮子林是乾隆仿照苏州狮子林所建继长春园狮子林之后第二座写仿狮子林。有文献明确记载,苏州狮子林在宋末元初是维则禅师及其弟子所建禅宗园林,其格局主要受宗教活动影响,不同于传统文人园林。但乾隆在写仿创作另外两座狮子林时对此并不知晓,以为苏州狮子林乃是倪瓒别业,并以文人园的审美方式进行写仿。这种对写仿原型的错误理解结合禅宗园林独特的布局特点,导致了长春园狮子林及文园狮子林这两座形式独特园林的产生。结合以上因素,通过三个园林的布局变化分析探讨乾隆在园林写仿创作中的思维方式及创作手法。上篇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宇宙观哲学的发展及其对园林变革的影响。其次,总结分析园林的影响因素包含宇宙观、老庄哲学、禅宗思想、及士大夫文化等几个方面。最后,对士大夫阶层进行探讨,封建集权制度决定了其特有的阶级特点。士大夫阶层独立人格与封建极权制度对他们的绝对制约的矛盾通过园林及隐逸文化得到了缓解与平衡。只有看清了宇宙观、士大夫阶级特点、园林及隐逸文化、禅宗园林之间的关系之后,才能更全面清晰地对苏州狮子林(禅宗园林)及其写仿产物长春园狮子林、文园狮子林(帝王仿建文人园)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下篇从不同角度对三座狮子林逐一对比分析,总结乾隆在写仿过程中的手法变化及思想变化。